风雨 发表于 2006-10-20 11:25:00

kk

孤独的树 发表于 2006-10-27 12:05:00

lgr_33333 发表于 2006-10-27 16:30:00

不错。谢!

yjquser 发表于 2006-10-28 12:21:00

UDC 556<br/>D 10 疡黔<b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br/>GB/T 14157一93<br/>水文地质术语<br/>Hydrogeologic terminology<br/>1993一02一12发布1993一11一01实施<br/>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br/>目次<br/>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br/>2 引用标准··························································”···“····“·”····”················⋯ ⋯ (1)<br/>3 水文地质学原理········”·········”····”····“······“····“·“·····························⋯ ⋯ (1)<br/>4 地下水动力学”··””·········”····”··““····”·······“·································””····”·”·⋯ (8)<br/>5 水文地球化学“····“····“····“····“····“············································”···”·····⋯ ⋯ (19)<br/>6 水文地质勘查方法·.........,. . ..........................................................................·一(26)<br/>7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 (34)<br/>8 矿床水文地质······························””·”·”······”·········································⋯⋯ (46)<br/>9 环境水文地质···”····“·······“····“····“··························································⋯⋯ (51)<br/>10 矿水及地下热水”·········“·“·“·“······“··························”·····”·”···”····“·”····⋯⋯ (54)<br/>n 土壤改良水文地质·································”··””·”·········“······“·········⋯⋯ ( 56)<b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br/>GB/T 14157一93<br/>水文地质术语<br/>Hydrogeologic terminology<br/>, 主肠内容与适用范围<br/>本标 准 包 括水文地质学原理、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勘查方法、地下水资源评价及<br/>开发利用、矿床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矿水及地下热水、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常用的术语。<br/>本 标 准 适用于水文地质的勘查、设计、成果报告、规程规范、管理、科研、教学及国际交流等方面。<br/>弓1用标准<br/>GB 9151 钻探工程名词术语<br/>GB 12329 岩溶地质术语<br/>水文地质学原理<br/>;.{水文地质学科分类<br/>水文 地质学hydrogeology<br/>研 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br/>水 文地质学原理(普通水文地质学) principleso fh ydrogeology( generalh ydrogeology)<br/>研 究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学科。<br/>地 下水动力学groundwaterd ynamics<br/>研 究地下水在岩土中运动规律的学科。<br/>水 文地球化学hydrogeochemistry<br/>研 究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以及地下水地球化学作用的学科。<br/>专 门水文地质学appliedh ydrogeology<br/>为各 种应用而进行的地下水调查、勘探、评价及开发利用的学科。<br/>.1 供水水文地质学water supply hydrogeology<br/>为各 种 目 的供水,研究地下水的形成条件、赋存规律、勘查方法、水质、水量评价以及合理开发<br/>利 用 和 管理的学科。<br/>.2 矿床水文地质学mine hydrogeology<br/>研究 矿 床 水文地质学理论、勘探方法及开采中有关水文地质问题的学科。<br/>.3 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reclamation hydrogeology<br/>研 究 土 壤盐渍化及沼泽化等水文地质问题的学科。<br/>.4 环境水文地质学environmental hydrogeology<br/>研 究 自然 环境中地下水与环境及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结果,并对地下水与环境进行<br/>保 护 、控 制和改造的学科。<br/>.5 同位素水文地质学isotopic hydrogeology<br/>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一02一12批准1993一11一01实施<br/>cB/T 14157一93<br/>应 用 同 位 素 方 法 解 决 水文地质问题的学科。<br/>3.1.6 区域水文地质学regional hydrogeology<br/>研 究 地 下 水 埋 藏 、分布、形成条件及含水层的区域性规律的学科。<br/>3.1.7 古水文地质学paleohydrogeology<br/>研 究 地 质 历 史 时 期中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演变的学科。<br/>3.2 自然界的水循环<br/>3.2.1 水循环water cycle<br/>地 球 上 各 种 形 式 的水体相互转换的循环过程。<br/>3.2.2 大气圈aerosphere<br/>包 围 地 球 表 壳 的 气层。<br/>3.2.3 水圈hydrosphere<br/>连续 包 围 地 球 表层的水体和地壳岩石中的水的总称。<br/>3.2.4 岩石圈lithosphere<br/>地 球 第 一 个 软 流 层以上的部分。<br/>3.2.4.1 包气带aeration zone<br/>地表 面 与 地 下 水 面 之间与大气相通的,含有气体的地带。<br/>3.2.4.2 毛细带capillary zone<br/>由于 岩 层 毛 细 管 力 的作 用 ,在潜水面以上形成的一个与饱水带有直接水力联系的接近饱和的<br/>地 带 。<br/>3.2.4.3 饱水带saturated zone<br/>地 下 水 面 以 下 ,岩 层 的 空隙全部(或几乎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br/>3.2-4.4 地下水动力垂直分带dynamical vertical zoning of groundwater<br/>在 岩 石 圈 的 垂 直 剖 面 上,地下水交替循环强度的分带。自上而下可分为积极水交替带、缓慢水<br/>交 替 带 和 水 交 替 停 滞 带。<br/>3.2.5 大气降水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br/>从 大 气 中 呈 液 态 或固态降落的水。<br/>3.2.6 地表水surface water<br/>地 球 表 面 的 各 种 形式夭然水的总称。<br/>3.2.7 土壤水soil water<br/>包 气 带 表 层 土 壤 层中的各种形式的水。<br/>3.2.8 地下水groundwater<br/>埋 藏 于 地 表 以 下 的各种形式的重力水。<br/>3.3 岩石空隙类型及表示方法<br/>3.3.1 空隙void<br/>岩 石 中 孔 隙 、( 洞 )和裂隙的总称。<br/>3.3 .2 孔隙pore<br/>一 般 指 松 散 岩 土 颗粒间的空间。<br/>3.3.3 裂隙fissure<br/>岩 石 中 (一 般 指 结 晶岩、石灰岩)各种成因的裂缝。<br/>3.3.4 孔洞pore space<br/>一 般 指 玄 武 岩 成 岩过程中原生和次生的,直径较大的空间。<br/>3.5 溶洞cave cavern<br/>岩 溶 作 用 所 形成的空洞的通称。<br/>Gs/T 14157一93<br/>3.6 孔隙度(孔隙率) porosity(pore rate)<br/>土 和 岩 石中所有孔隙体积与土和岩石总体积之比。<br/>3.7 有效孔隙度effective porosity<br/>相 互 连 通 的 孔隙体积与土或岩石总体积之比。<br/>3.8 孔隙比pore ratio<br/>土和 岩 石 的 孔隙体积与土或岩石骨架的体积之比。<br/>孔隙比(%卜王砚叠矍{誓纂环丽x100<br/>3.3.9 裂隙率fissure ratio<br/>一定 体 积 或 面 积 、宽 度的裂隙岩层,裂隙体积或面积、宽度与所测岩层总体积或面积、宽度之比,<br/>分 别 称 为 体 积 裂 隙率、面裂隙率和线裂隙率。<br/>3.4 地下水存在形态<br/>3.4.1 结合水bound water<br/>被 岩 土 颗 粒 的 分 子引力和静电引力吸附在颗粒表面的水。<br/>3.4.2 强结合水(吸着水)<br/>str on gl y b o un dw ater( adsorptivew ater)<br/>紧 附 于 岩 土 颗 粒 表面结合最牢固的一层水。其所受吸引力可相当于一万个大气压。<br/>3.4.3 弱结合水(薄膜水) weakly bound water (film water)<br/>结 合 水 的 外 层 ,由 于分子力而粘附在岩土颗粒上的水。在饱水带中,能传递静水压力,静水压力<br/>大 于 结 合 水 的 抗 剪强度时能够运移。<br/>3.4.4 重力水gravity water<br/>岩 土 中 在 重 力 作 用下能自由运动的地下水。<br/>3.4.5 结构水(化合水) constitutional water(chemical water)<br/>化学 结 合 水 。 以H‘和OH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某一位置上的水。<br/>3.4.6 结晶水crystallization water<br/>结 晶构 造 中 的 水,以Hz0分子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固定位置上的水。<br/>3.4.7 毛细水capillary water<br/>由于 毛 细管 力 作 用,保持在岩层空隙中的地下水。<br/>3.5 地下水成因类型<br/>3.5.1 渗人水infiltration water<br/>大 气 降 水 和 地 表 水通过土层和岩石的空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水。<br/>15.2 凝结水condensation water<br/>一 般 指 水 气 在 浅 部岩层空隙中凝结而形成的地下水。<br/>3.5.3 沉积水(埋藏水) connate water (buried water)<br/>在 沉 积 过 程 中 保 存在成岩沉积物空隙中的水。<br/>3.5.4 原生水(初生水) juvenile water(native water)<br/>来 自 地 球 内 部 ,在 岩浆冷却等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下水。<br/>15.5 大陆盐化潜水continental salinized phreatic water<br/>气 候 干 早 地 区 因 燕发强烈,所形成的盐分聚集的潜水。<br/>3.5.6 溶滤水lixiviation water<br/>在 降 雨 渗 入 过 程 中淋滤土壤和岩石中的盐分,形成与土壤成壤作用和岩石风化作用相适应的地<br/>下 水 。<br/>3.6 岩石的水理性质<br/>Gs/T 14157一93<br/>3.6.1 容水度(饱和含水率) water capacity<br/>岩石 中 所 能 容 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br/>3.6.2 持水度water-holding capacity<br/>饱 水 岩 石 在 重 力 释水后仍能保持的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br/>3.6.3 给水度specific yield<br/>饱水 岩 石 在 重 力 等 作用下释出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br/>3.6.4 透水性permeability<br/>岩 石 允 许 重 力 水 透过的能力,其定量指标是渗透系数。<br/>3.6.5 富水性water yield property<br/>以 一 定 降 深 、一 定 口径下的单井出水量来表征的含水层富水程度。<br/>3.6.6饱和度degree of saturation<br/>岩 石 孔 隙 中 水 的 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反映岩石中孔隙的充水程度。<br/>3.6.7 饱和差(土壤饱和差) saturation deficit(soil moisture deficiency)<br/>土 层 或 岩 层 的 容 水度与天然湿度之差。数值上在粗颗粒及宽裂隙岩石中接近于土或岩石的给水<br/>度 。<br/>3.6.8 毛细性capillanity<br/>水 通 过 岩 土 的 毛 细管,受毛细作用向各方向运动的性能。<br/>3.6.9 毛细上升高度height of capillary rise<br/>水 从 地 下 水 面 沿 岩层毛细管上升的最大高度。<br/>3.7 含水层的类型<br/>3.7.1 含水层aquifer<br/>能 导 水 的 饱 水 岩 层。<br/>3.7.2隔水层aquifuge<br/>一 般 指 透 水 性 极 弱的岩层。<br/>3.7.3弱含水层aquitard<br/>弱 导 水 的 饱 水 岩 层。<br/>3.7.4 透水层permeable bed<br/>透 水 而 不 饱 水 的 岩层。<br/>3.7.5孔隙含水层porous aquifer<br/>以 孔 隙 为 储 水 空 间的含水层。<br/>3.7.6裂隙含水层fissured aquifer<br/>以 裂 隙 为 储 水 空 间的含水层。<br/>3.7.7岩溶含水层karat aquifer<br/>含 地 下 水 的 岩 溶 化岩层。<br/>3.7.8孔隙一裂隙含水层pore-fissure aquifer<br/>具 有 孔 隙 和 裂 隙 的岩石所构成的含水层。<br/>3.7.9裂隙一岩溶含水层fissure-karat aquifer<br/>具 有 溶 蚀 裂 隙 和 溶融孔洞的可溶性岩层所构成的含水层。<br/>3.7.10孔洞含水层pore space aquifer<br/>主 要 以 玄 武 岩 孔 洞为储水空间的含水层。<br/>3.7.11 承压含水层confined aquifer<br/>具 有 承 压 水 的 含 水层,其上界和下界是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br/>3.7.12无压含水层unconfined aquifer<br/>Gs/T 14157一93<br/>具 有 自 由 水 面 的 含水层。<br/>3.7.13 含水带water-bearing zone<br/>岩 石 中 由 于 构 造 断裂、岩脉或不同岩性接触带等富水而形成的带状含水岩体。<br/>3.7.14 含水岩组water-bearing formation<br/>指 含 水 特 征 相 近 的一套岩层所构成的统一的含水岩体。<br/>3.7.15 含水岩系water-bearing rock series<br/>某一 地 质 时 代 的 不 同沉积物所组成的含水岩体。<br/>3.7.16 岩溶含水系统(岩溶水动力单元) karst water-bearing system (karst hydrodynamic unit)<br/>具 有 共 同 补 给 边 界,统一地下i$流场的某一岩溶地下水系的流域范围。<br/>3.7.17 蓄水构造(储水构造) water-storing structure<br/>富 集 地 下 水 的 地 质构造形式。<br/>3.8 地下水的类型<br/>3.8.1 潜水phreatic water<br/>地 表 以 下 ,第 一 个 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br/>3.8.2 承压水。onfined water<br/>充 满 于 上 下 两 个 相对隔水层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br/>3.8.3 自流水artesian water<br/>承 压 水 位 高 于 当 地地面,能自行喷出或溢出地表的地下水。<br/>3.8.4 层间水interstratol water<br/>存 在 于 上 下 两 个 隔水层间含水层中,无压的地下水。<br/>3.8.5 上层滞水perched water<br/>包 气 带 中 局 部 隔 水层上的重力水。<br/>3.8.6 孔隙水pore water<br/>存 在 于 岩 层 孔 隙 中的地下水。<br/>3.8.7 孔隙裂隙水pore-fissure water<br/>存在 于 孔 隙 、裂 隙并存的岩层(石)中的地下水。一般指半胶结的碎屑岩。<br/>3.8.8 裂隙水fissure-water<br/>存 在 于 岩 层 裂 隙 中的地下水。<br/>3.8.8.1 风化裂隙水weathering-fissure water<br/>岩 石 风 化 裂 隙 带 中 的 地下水。<br/>3.8.8.2 原生裂隙水original-fissure water<br/>存 在 于 岩 石 原 生 裂 隙 中的地下水。<br/>3.8.8.3 构造裂隙水structure-fissure water<br/>存 在 于 岩 石 构 造 裂 隙 中的地下水。<br/>3.8-8.4 脉状裂隙水veined-fissure water<br/>存 在 于 断 裂 破 碎 带 和 各种裂隙密集带中的地下水。<br/>3.8.9裂隙岩溶水fissure karat water,<br/>存 在 于 可 溶 性 岩 层的裂隙、溶孔(洞)中的地下水。<br/>3.8.10 岩溶水karst water<br/>赋 存 于 岩 溶 化 岩 体中的地下水的总称。<br/>3.8.11 冻结层上水superpermafrost water<br/>多 年 冻 土 层 上 部 季节融冻层中的地下水。<br/>3.8.12 冻结层间水interpermafrost water<br/>GB/T 14157一93<br/>埋 藏 于 多 年 冻 土 层间的地下水。<br/>3.8.13 冻结层下水infrapermafrost water<br/>分 布 于 多 年 冻 结 层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br/>3.8.14 冻结滞水perched water in frozen zone<br/>季 节 性 冻 结 层 上 部包气带中的上层滞水。<br/>3.8.15 融区地下水groundwater in melting area<br/>存 在 于 多 年 冻 土 融化地区的地下水<br/>3.9 潜水和承压水的特征<br/>3.9.1 潜水含水层厚度thickness of water-table aquifer<br/>从潜 水 面 到 隔 水底板的垂直距离。<br/>3.9.2 潜水位water table<br/>潜 水 面 上 各 点 的 高程。<br/>3.9.3 隔水顶板upper confining bed<br/>含水 层 顶 部 的 隔 水层。<br/>3.9.4 隔水底板lower confining bed.<br/>含 水 层 底 部 的 隔 水层。<br/>3.9.5 承压含水层厚度thickness of confined aquifer<br/>承 压 含 水 层 相 对 隔水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br/>3.9.6 承压水位(头) confining water level(head)<br/>从静 止 水 位 到 承压含水层顶面的垂直距离。<br/>3.9.7 含水层天窗skylight of upper confiniing bed<br/>承 压 含 水 层 顶 板 隔水层局部缺失地段。<br/>3.10 地下水形成条件<br/>3.10.1 地下水补给条件condition of groundwater recharge<br/>指地 下 水 的 补 给 来 源、补给方式、补给区面积及边界、补给量等。<br/>3.10.2 降水补给precipitation recharge<br/>降 水 入 渗 补 给 地 下水的过程。<br/>3.10.3 凝结水补给condensation recharge<br/>水 气 凝 结 形 成 重 力水,下渗补给地下水的过程。<br/>3.10.4 越流补给leakage recharge<br/>抽 水 层 通 过 相 邻 含水层的越流作用而得到补给的过程。<br/>3.10.5 地表水补给surface water recharge<br/>地 表 水 (水 库 、 河 流、湖泊、坑塘等),因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天然水头差,使地表水自然入渗<br/>补 给 地 下 水 的 过 程。<br/>3.10.6 地下径流underground runoff<br/>由补 给 区 向排 泄 区运动的地下水流。<br/>3.10.7 地下水排泄groundwater discharge<br/>地 下 水 从 含 水 层 中以不同方式排泄于地表,或另一个含水层中的过程。<br/>3.10.8 补给区recharge area<br/>含 水 层 出 露 或 接 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等人渗补给的地区。<br/>3.10.9 径流区runoff area<br/>含 水 层 的 地 下 水 从补给区至排泄区的流经范围。<br/>3.10.10 排泄区discharge area<br/>GB/'r 14157一93<br/>含 水 层 的 地 下 水 向 外 部排泄的范围。<br/>3.11 泉水的类型<br/>3.11.1 泉spring<br/>地 下 水 的 夭 然 露 头。<br/>3.11.2 上升泉ascending spring<br/>承 压 水 的 天 然 露 头。地下水在静水压力作用下,上升并溢出地表的泉。<br/>3.11.2.1 断层泉fault spring<br/>地 下 水 沿 断 层 带 出 露 的泉。<br/>3.11.3 下降泉descending spring<br/>地 下 水 受 重 力 作 用自由流出地表的泉。<br/>3.11.3.1 侵蚀泉erosional spring<br/>沟 谷 等 侵 蚀 作 用 切 割 含水层而形成的泉。<br/>3.11.3.2 接触泉contact spring<br/>由于 地 形 切 割 ,沿 含 水 层和隔水层接触处出露的泉。<br/>3.11.3.3 溢流泉overflow spring<br/>当潜 水 流 前 方 透 水 性 急剧 变弱,或由于隔水底板隆起,潜水流动受阻而溢出地表的泉。<br/>3.11.4 悬挂泉(季节泉) suspended spring<br/>由上 层 滞 水 补 给 ,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出露的泉。<br/>3.11.5 间歇泉geyser<br/>周 期 性 间 断 地 喷 发热水和蒸气的泉.<br/>3.11.6 多潮泉pulsating spring<br/>在岩 溶 地 区 的 岩 溶 通道中,由于虹吸作用,具有一定规律的周期性出流的泉。<br/>3-11.7 水下泉subaqueous spring<br/>地 表 水 体 以 下 岩 石中流出的泉。<br/>3.11.8 矿泉mineral spring<br/>矿 水 的 天 然 露 头 。<br/>3.11.9 冷泉cold spring<br/>水 温 低 于 年 平 均 气温的泉。<br/>3.11.10 温泉thermal spring<br/>水 温 超 过 当 地 年 平 均 气温,而低于沸点的泉。<br/>3.11.11 沸泉boiling spring<br/>温 度 约 等 于 当 地 沸 点 的地热流体露头。<br/>3.11.12 全排泄型泉complete drainage spring<br/>排 泄 泉 域 内 的 全 部 地 下水的泉。<br/>3.11.13 部分排泄型泉local drainage spring<br/>排 泄 泉 域 内 的 部 分 地 下水的泉。<br/>3.12 地下水区域分布规律<br/>3.12.1 水文地质条件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br/>地 下 水 埋 藏 、分 布 ,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水质和水量及其形成地质条件等的总称。<br/>3-12.2 水文地质分区hydrogeological division<br/>针 对 不 同 目 的 将 研究区按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性而划分的若千个块段。<br/>3.12.3 水文地质单元hydrogeologic unit<br/>具 有 统 一 补 给 边 界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地下水系统。<br/>cB/T 14157一93<br/>3.12<br/>3.12<br/>3.12.8<br/>12.10<br/>12.11<br/>12.12<br/>地下水赋存条件groundwater occurrence<br/>地下水埋藏和分布、含水介质和含水构造等条件的总称。<br/>地下水盆地groundwater basin<br/>包含一个含水层或若干个含水岩组,具有确定边界的水文地质构造单元。<br/>承压 水盆地confinedw aterb asin<br/>以承 压含水层为主体的大型拗陷或基岩向斜及单斜等构造组成的地下水盆地。<br/>潜水 盆地phreaticw aterb asin,un confinedw aterb asin<br/>四周 具有比较完整隔水边界的,赋存潜水的地下水盆地。<br/>地下水系统groundwater system<br/>具有水量、水质输人、运营和输出的地下水基本单元及其组合。<br/>泉域spring area<br/>泉水的地下汇水范围。<br/>地下水分水岭groundwater divide<br/>地下水流域的分界线。<br/>地下水网络groundwater network<br/>由非均匀坚硬岩层中的含水裂隙所组成的网层状或脉带状含水结构体。<br/>岩溶含水地块karst water-bearing massif<br/>被自然边界分割成的相对封闭或半封闭的,具有独立水循环特点的可溶岩储水岩体。<br/>岩溶地下河系underground river system in karst region<br/>具有一定汇水范围的,由主流及支流构成的岩溶地下水流域。<br/>岩溶强通流带concentrated zone of karat water flow<br/>岩溶泉域中具有较强导水性和富水性的地带。<br/>地下水动力学<br/>含 水介质类型<br/>1 多孔介质porous medium<br/>赋 存 流 体且流体可在其中运动的孔隙和裂隙岩层,也包括一些岩溶化比较均匀的岩层。<br/>2 孔隙介质pore medium<br/>赋 存 流 体且流体可在其中运动的孔隙岩层。<br/>3裂隙介质fissure medium<br/>赋 存 流 体且流体可在其中运动的裂隙岩层。<br/>4 岩溶介质karat medium<br/>赋 存 流 体且流体可在其中运动的岩溶化岩层。<br/>5 均匀介质homogeneous medium<br/>在 研 究 区域内介质的某一性质(如:渗透性、导水性、导热性等)各处相同,即与空间坐标无关的<br/>多 孔 介 质。<br/>6非均匀介质inhomogeneous medium<br/>渗透 性 等性质随空间坐标而变化的多孔介质。它可分为水平方向的非均匀介质和垂直方向的非<br/>均 匀 介 质。<br/>7 双层介质two-layered medium<br/>指 上 层 为弱透水层、下层为渗透性较好的岩层所组成的非均匀介质。<br/>8 层状介质layered medium<br/>一般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渗透性,呈层状分布的均质岩层所组成的非均匀介质。4<br/>4.141<br/>GB/T 14157一93<br/>4.1.9 双重介质duel medium<br/>一般 指 具 有 裂 隙和孔隙两种介质性质、并以裂隙导水和孔隙储水为特征的多孔介质。<br/>4.1.10 各向同性介质isotropic medium<br/>渗 透 性 等 性 质 与 方向无关的多孔介质。<br/>4.1.11 各向异性介质。nisotropic medium<br/>渗 透 性 等 性 质 随 方向变化的含水介质。<br/>4.2 渗流基本定律及原理<br/>4.2.1 达西定律(线性渗流定律) darcy's law<br/>流 体 在 多 孔 介 质 中遵循渗透速度(v)与水力坡度(J)呈线性关系的运动定律,即<br/>v 二 K J<br/>式 中 :K 为 多 孔 介 质的渗透系数。<br/>4.2.2 福希海默定律forchheimer law<br/>描 述 渗 流 的 水 力 坡度(J)与渗流速度(的呈非线性关系的渗透定律,即<br/>J 一 a t, + W<br/>式中:a和b为与流体和介质性质有关,并由试验确定的常数。<br/>紊流定律(克拉斯诺波尔斯定律) law of turbulent flow<br/>指地下水的渗透速度(v)与水力坡度(J)的平方根呈正比关系的渗透定律,即<br/>v= K, , / 了<br/>式 中: K, 为 紊 流运动时岩石的渗透系数。<br/>4.2.4 水均衡原理principle of water balance<br/>指 在 渗 流 场 任 一 体积含水层中,进入与排出该含水层的水量之差等于其中水量的变化量。<br/>4.2.5 渗流迭加原理principle of flow superposition<br/>指 在 数 个 抽 (注 ) 水井同时工作的渗流场内任一点的总水头(水位)的变化值为各抽(注)水井单<br/>独 工 作 引 起 的 该 点水头(水位)变化值的代数和。<br/>4.2.6 渗流折射定律law of seepage flow refraction<br/>描 述 地 下 水 流 斜 向穿过两种渗透性岩层的分界面时流线发生折射的定律,指流线偏离分界面法<br/>线 角 度 的 正 切 与 岩层渗透系数呈正比关系。<br/>4.3 渗流要素<br/>4.3.1 压力水头pressure head<br/>含 水 层 中 某 点 的 压力水头(h)指以水柱高度表示的该点水的压强,量纲为L,即:<br/>h = P /r<br/>式中:P为该点水的压强,r为水的容重。<br/>速度水头velocity head<br/>在含水层中的某点,水所具有的动能转变为势能时所达到的高度,量纲为L,即:<br/>h 一 v '/ 2%<br/>式中 : 。为 地下水在该点流动的速度;9为重力加速度。<br/>3.3 测压高度piezometric head<br/>指 含水层中某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Z)与该点压力水头(fi/r)之和,量纲为L,<br/>GB/T 14157一93<br/>H = P /r + Z<br/>水头损失water head loss<br/>在地下水渗透过程中由于水的粘滞性引起的摩擦及克服局部阻力所消耗的水头,量纲为L,<br/>总水头(渗流水头) total head<br/>指含水层某点的位置高度、压力水头和速度水头之和,量纲为L,即<br/>H 二Z十p/r十v'/2g<br/>4.3.6<br/>3.8<br/>毛细管压力capillary pressure<br/>指在非饱和水流中空气与水的界面上的压力差。<br/>毛细管压力水头(负压) capillary pressure head<br/>在毛细管压力作用下所形成的水柱高度(k),其值等于毛细管压力(P.)与水的容重(二)的比值,<br/>量纲为La<br/>毛细管测压水头capillary piezometric head<br/>在非饱和水流中基准面以上任一点的总水头(H,),为该点基准面以上位置高度(Z)与毛细管压<br/>力水头(h)的代数和,即<br/>H,= Z一人<br/>4.3.9渗流速度seepage velocity<br/>渗透 水 流 单 位 时间通过单位过水断面的水量,量纲为L/T,<br/>4.3.10 水力坡度hydraulic gradient<br/>沿 水 流 运 动 方 向 单位渗流路程长度上水位(水头)下降值。<br/>4.3.11 断面流量cross-sectional flow<br/>单 位 时 间 内 通 过 含水层某一过水断面的地下水水量,量纲为L/T,<br/>4.3.12 过水断面water-carrying section<br/>垂 直 于 地 下 水 流 向的含水层截面。<br/>4.3.13 地下水实际流速actual velocity of groundwater flow<br/>地 下 水 流 通 过 含 水层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其值等于流量除以过水断面上空隙的面积,量纲为<br/>L/ T o<br/>4.4 渗流场<br/>4.4.1 渗透seepage<br/>流 体 (地 下 水 、 石 油等)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br/>4.4.2渗透水流(渗流)seepage flow<br/>假想 的 充 满 整 个多孔介质的空隙和岩石骨架全部体积的水流,其具有与实际水流相同的断面流<br/>量 、压 力 ( 水 位 )及 水力阻力,以这种假想水流代替空隙中运动的实际水流,研究含水介质中流体<br/>的 总 体 平 均 的 运 动规律。<br/>4.4.3 渗流场seepage field<br/>渗 透 水 流 所 占 据 的空间区域。<br/>4.4.4 流网flow net<br/>渗 流 场 内 由 流 线 和等势线所组成的网格。对各向同性介质组成正交网。<br/>4.4.4.1 流线streamline<br/>cs/T 14157一93<br/>指 同 一 时 刻 地 下 水 不 同质点所组成的曲线。在曲线上任一点切线与该点流动方向相重合。<br/>4.4-4.2 等势线equipotential line<br/>水 头 值 相 等 的 点 所 连 成的曲线。<br/>4.4.5 等水头面equipotential surface<br/>在 渗 流 场 中 水 头 值相等的点构成的曲面。<br/>4.4.6 等降深线equidrawdown line<br/>渗 流 区 内 水 头 (水 位)降深值相等的点在平面(或剖面)上组成的曲线。<br/>4.4.7 降落漏斗cone of depression<br/>由抽 水 (排 水 ) 而 形成的漏斗状的水头(水位)下降区。<br/>4.4. 8 降落曲线depression curve<br/>潜 水 面 或 承 压 水 的测压水面与水流方向剖面的交线。对潜水又称潜水浸润曲线。<br/>4.5 地下水运动特征分类<br/>4.5.1 地下水运动状态<br/>4.5.1.1 稳定流steady flow<br/>在 一 定 的 观 测 时 间 内 ,水头、渗流速度等渗透要素不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运动。<br/>4.5.1.2 非稳定流unsteady flow<br/>水头 、 渗 透 速度 等 任 一渗透要素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运动。<br/>4.5.1.3 拟稳定流quasi-steady flow<br/>流 速 不 变 ,而 水 头 随 时 间变化的地下水不稳定运动。<br/>4.5.2 地下水流态<br/>4.5.2.1 层流laminar flow<br/>水 流 流 束 彼 此 不 相 混 杂,运动迹线呈近似平行的流动。<br/>4.5-2.2 紊流turbulent flow<br/>水 流 流 束 相 互 混 杂 ,运 动迹线呈不规则的流动。<br/>4.5-2.3 混合流mixed laminar-turbulent flow<br/>在介 质 中 层 流 和 紊 流 同时存在的流动。<br/>4.5.3 地下水水流类型<br/>4.5.3.1 一维流one-dimensional flow<br/>水 头 、流 速 等 渗 流 要 素 仅随一个坐标变化的水流,其速度向量仅有一个分量,流线呈平行的水<br/>流 。<br/>4.5.3.2 二维流two-dimensional flow<br/>水 头 、流 速 等 渗 流 要 素 随两个坐标变化的水流,其速度向量可分为两个分量,流线与某一固定<br/>平 面 呈 平 行 的 水 流 。<br/>4.5.3.3 平面二维流Two-dimensional flow in plane<br/>由两 个 水 平 速 度 分 量所 组 成的二维流。<br/>4.5-3.4 剖面二维流two-dimensional flow in section<br/>由一 个 垂 直 速 度 分 量 和一个水平速度分量组成的二维流。<br/>4.5.3.5 三维流three-dimensional flow<br/>水 头 、流 速 等 渗 流 要 素 随空间三个坐标而变化的水流。<br/>4. 5.3.6 饱和流saturated flow<br/>在 空 隙 或 通 道 被 水 充 满的含水介质中运动的水流。<br/>45.3.7 非饱和流unsaturated flow<br/>在 空 隙 或 通 过 未 被 水 充满的介质中运移的且具有负压的水流。<br/>GB/T 14157一93<br/>4.5.3.8 均匀流uniform flow<br/>流 速 和 水 力 坡 度 的 大 小或方向沿流程保持不变的水流。<br/>4.5.3.9非均匀流non-uniform flow<br/>流 速 的 大 小 或 水 流 厚 度沿流程变化的水流。<br/>4.5.3.10 多相流multiphase flow<br/>在 渗 流 场 内 同 时 并 存 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混合流体的流动。<br/>4.6 映射法<br/>4.6.1 点汇point sink<br/>渗透 水 流 以 一 定强度从各方向流向某一点,该点称为点汇。<br/>4.6.2 点源point source<br/>渗 透 水 流 从 某 点 以一定强度呈放射状向四周流出,该点称为点源。<br/>4.6.3 线汇line sink<br/>无 数 个 等 强 度 或 不等强度的点汇所组成的线。<br/>4.6.4 线源line source<br/>无 数 个 等 强 度 或 不等强度的点源所组成的线。<br/>4.6.5 面汇surface sink<br/>由 无 数 个 等 强 度 或不等强度的点汇组成的平面。<br/>4.6.6 面源surface source<br/>由 无 数 个 等 强 度 或不等强度的点源组成的平面。<br/>4.6.7 映射法image method<br/>利 用 渗 流 迭 加 原 理,处理地下水边界间题时的一种计算方法。当直线边界附近有井或井群工作<br/>时 ,以 边 界 作 为 对 称面,在边界的另一侧虚设流量相同的井或井群,并使边界两侧的井或井群同<br/>时 工 作 时 ,保 持 原 水流条件,这样就以虚设的井或井群代替边界的作用。<br/>4.6.7.1 实井real well<br/>实 际 的 抽 (注 ) 水 井 。<br/>4.6.7.2 虚井image well<br/>虚 设 的 抽 (注 ) 水 井 ,用 以代替边界的作用。<br/>4.7 井孔类型<br/>4.7.1 完整井completely penetrating well<br/>进 水 部 分 揭 穿 整 个含水层的井。<br/>4.7.2非完整井partially penetrating well<br/>未 揭 穿 整 个 含 水 层或进水部分仅揭穿部分含水层的井。<br/>4.8 井流试验及参数确定<br/>4.8.1 一般概念<br/>4.8.1.1重力疏干gravity drainage<br/>在 无 压 含 水 层 中 抽 水 或排水时,空隙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排出而使部分含水层疏干的现象。<br/>4.8.1.2 延迟给水(滞后给水) delayed drainage<br/>在 潜 水 含 水 层 中 抽 水 时,潜水位下降后,其上部新形成的包气带重力水缓慢逐渐排出的现象。<br/>4.8.1.3含水层弹性释放elasticity release of aquifers<br/>在 含 水 层 中 抽 水 ,因 水 头(水位)下降,水的压力减少,颗粒间有效应力增加,使岩层骨架压缩<br/>和 水体 积 膨 胀 的 释 水 过程。<br/>4.8.1.4 越流leakage<br/>在 相 邻 含 水 层 之 间 存 在弱透水层和水头差时,地下水从水头高的含水层(包括弱透水层)向水<br/>GB/'r 14157一93<br/>头 低 的 含 水 层 流 动 的 现象。<br/>4.8.1.5 越流系统leaky system<br/>在 越 流 条 件 下 ,由 含 水 层、弱透水层和相邻含水层所组成的含水系统。<br/>4.8.2 井流基本公式<br/>4.8.2.1 裘布依公式dupuit formula<br/>地 下 水 流 向 井 孔 的 平 面稳定流公式。其假定条件是:含水层是均质、各向同性、等厚、水平的;<br/>地 下 水 呈 层 流 运 动 ,符 合达西定律,处于稳定状态;地下水静止水位是水平的;抽水并具有圆<br/>柱 形 定 水 头 边 界 ;含 水 层顶底板隔水,无越流存在。<br/>4.82.2 泰斯公式theis formula<br/>地 F水 流 向 井 孔 的 平面非稳定流公式。其假设条件是含水层为均质、等厚、各向同性、呈水平<br/>无 限 分 布 ;无 垂 向 补 给 ;地下水呈层流运动;初始静止水位为水平的;抽水井孔径视为无限小。<br/>4.82.3 雅可布公式jacob formula<br/>当 距 抽 水 井 径 向 距 离 (二)较小而抽水时间(t)较长,(u=r'/4at<0.0 1)时,泰斯公式的近似表<br/>达 式<br/>4.8.3 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的一般方法<br/>4.8.3.1 标准曲线法(配线法) type-curve method<br/>利 用 抽 水 试 验 实 测 曲 线与理论曲线的匹配,求解水文地质参数的一种图解方法。<br/>4.8.3.2 直线图解法linear graphic method<br/>在 半 对 数 坐 标 中 ,利 用 抽水试验实测资料绘制的直线斜率和截距,求解水文地质参数的图解<br/>方 法<br/>4.8.3.3 拐点法inflected point method<br/>利用 半 对 数 坐 标 上 时 间一 降深曲线拐点出现的时间、降深和斜率,计算有越流的含水层的导水<br/>系 数 、释 水 系 数 和 越 流 系数的一种图解方法。<br/>4.9 水文地质计算参数<br/>4.9.1 渗透率specific permeability (intrinsic permeability)<br/>表 征 士 和 岩 石 本 身传导流体能力的参数。其值仅与介质有关,而与流体无关,量纲为L2,<br/>4.9.2 渗透系数(水力传导系数) hydraulic conductivity<br/>表征 岩 石 透 水 能力的参数。其物理意义为水力坡度为1时地下水在介质中的渗透速度,量纲为<br/>L/ T 。其 值 与 介 质和液体的性质有关。<br/>4.9.3 导水系数transmissivity<br/>表 征 含 水 层 全 部 厚度导水能力的参数。其值等于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的乘积,量纲为LVTo<br/>4.9.4 单位贮水系数(单位释水系数) specific storativity<br/>表 征 含 水 层 (弱 透 水层)贮水(或释水)能力的参数。指在水头(水位)变化一个单位时,单位体积<br/>含 水 层 (或 弱 透 水 层)中贮存(或释放)的水量,量纲为I/Lo<br/>4.9.5 贮水系数(释水系数) storagec oefficient<br/>水 头 (水 位 ) 下 降 (或上升)一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度等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所释<br/>放 (或 贮 存 ) 的 水 量。<br/>4.9.6 压力传导系数(水力扩散系数) hydraulic diffusivity<br/>表 征 承 压 含 水 层 水头变化传递速度的参数。其值为导水系数与贮水系数的比值,量纲为L/To<br/>4.9.7 水位传导系数(水力扩散系数) coefficient of water-level conductivity<br/>表 征 潜 水 含 水 层 水位变化传播速度的参数。其值等于导水系数与给水度的比值,量纲为L丫丁。<br/>4.9.8 越流系数leaky coefficient<br/>表 征 弱 透 水 层 垂 直方向上传输越流水量能力的参数。指弱透水层上下含水层之间水头差变化一<br/>cB/T 14157一93<br/>个单位时,通过单位面积弱透水层界面的水量。其值等于弱透水层的垂直渗透系数与其厚度的<br/>比值,量纲为I/T,<br/>越流因数(阻越流系数)leaky factor<br/>在越流系统中表征越流作用的综合参数。其与抽水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和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有<br/>关。若从含水层顶底板弱透水层均发生越流时,越流因数(量纲为L)为:<br/>B 二 . /T / ( K ' /m ' + K " /m " )<br/>式 中 :T 为 抽 水含水层导水系数;K',K份别为顶、底板弱透水层的垂直渗透系数;m},m”分别为<br/>顶 、底 板 弱 透 水层厚度。<br/>9.10 疏干因数factor of drainage<br/>表征 潜 水 含 水 层缓慢重力给水作用.的参数。疏干因数B'=袱可不不1,量纲为L,式中,T为导<br/>水 系 数 ,K 为 给水度,a为延迟指数的倒数。<br/>9.11 延迟指数delayed index<br/>表 征 潜 水 含 水层延迟给水效应影响持续时间的指标。一般来说,延迟指数1/a随重力给水介质<br/>的 粒 度 的 减 小而增大,延迟给水效应影响的持续时间延长。<br/>9.12 影响半径radius of influence<br/>从 抽 水 井 至 降落漏斗周边的平均距离,量纲为L,<br/>9.13补给带宽度limit of recharge zone<br/>在 有 夭 然 径 流的含水层中抽水时,在上游方向流入抽水井的地下水流宽度。<br/>9.14 水位削减值interference added drawdown<br/>干扰 抽 水 时 ,钻 孔水位下降值与单孔单独抽水的水位下降值之差,量纲为L<br/>9.15水跃值hydraulic jump value<br/>井 孔 抽 水 时 井壁外与井中水位的差值,量纲为L,<br/>9.16 it界速度critical velocity<br/>偏离 层 流 时 水 流速度,量纲为L/To<br/>9.17 雷诺数reynolds number<br/>判 断 水 流 呈 层流和紊流状态的指数。其值为管内惯性力与粘滞力的比值,与地下水渗透速度<br/>(v) ,含 水 介 质 颗粒平均粒径(d)呈正比,与地下水运动粘滞系数(Y)呈反比,即<br/>4.9.19<br/>Re = v ·d / Y<br/>式中,Re为雷诺数。<br/>含水率moisture content<br/>在非饱和水流中单位体积岩层中所含的重力水体积。以体积表示水和岩层比例关系时,称体积<br/>含水率,以重量表示时,称重量含水率。<br/>非饱和渗透系数(有效水力传导系数)un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br/>在非饱和水流运动条件下岩层的渗透系数,量纲为L/Te<br/>非饱和水流扩散系数diffusivity of unsaturated flow<br/>表示在单位含水量梯度下,通过单位面积的非饱和水流的流量。其值D,,为非饱和渗透系数<br/>Kc.)与单位容水度Ccw)的比值。<br/>单位容水度specific water capacity<br/>在非饱和岩层中,单位毛细管压力水头(h)的变化所引起的单位体积岩层中贮存或释放的水<br/>体积,即<br/>GB/T 14157一93<br/>C、、=一dw/d人<br/>9.22 分子扩散系数coefficient of molecular diffusion<br/>表征在多孔介质中分子扩散作用下溶质运移能力的指标。多孔介质中的分子扩散系数Dm=<br/>d,nD ,式中D。为溶液中的分子扩散系数,其值等于单位溶质浓度梯度条件下溶质分子在浓度<br/>梯度方向上的扩散速度;,为多孔介质的孔隙度,x,为介质中孔隙通道弯曲率系数。<br/>机械弥散系数(水力弥散系数) coefficient of mechanical dispersion<br/>表征恒温条件下多孔介质中由渗透水流运动所产生的溶质扩散效应。其值(Dn)与水流渗透速<br/>度(v)呈正比,且与岩层颗粒大小和分布有关,即<br/>Dh = b y<br/>式 中 :x :为 表 征 岩 石平均粒径及不均匀特征的参数。<br/>4.9.24 水动力弥散系数coefficient of dispersion<br/>表 征溶 质 在 多 孔 介 质中分子扩散和机械弥散作用的综合参数。其值(D)等于分子扩散系数<br/>(D 沪 和 机 械 弥 散 系数(D,)之和。<br/>4.9.24.1 纵向弥散系数coefficiont of longitudinal dispersion<br/>沿 水 流 方 向 上 的 水 动 力弥散系数(D,),<br/>4.9.24. 2 横向弥散系数coefficient of transverse dispersion<br/>垂直 于 水 流 方 向 上 的 水动 力弥散系数(D,).<br/>4.10 含水层边界<br/>4.10.1 透水边界permeable boundary<br/>渗 透 性 良 好 的 含 水层边界。<br/>4.10.2 隔水边界confining boundary<br/>渗透 性 极 差 的 含 水 层边界,即法线方向水力梯度(或流量)等于零的边界<br/>4. 10.3 弱透水边界weakly-permeable boundary<br/>能 通 过 一 定 流 量 的渗透性较弱的含水层边界。<br/>4门, 地下水流问题的解法<br/>4.11.1 数学模型法method of mathematical model<br/>描 述 含 水 介 质 中 地下水运动规律的数学关系式(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br/>4.11.1.1 解析法analytic method<br/>利 用 解 析 方 法 求 得 的 地下水动力学计算公式进行渗流计算的方法。<br/>4.11.1.2 数值法numerical method<br/>用 离 散 化 方 法 求 解 数 学模型微分方程近似解的方法。主要包括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等。<br/>4-11.1.3 有限差分法finite-difference method<br/>通 过 差 分 方 程 求 微 分 方程的数值解的方法。<br/>4.11-1.4 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br/>以变 分 原 理 和 剖 分 插 值为 基础的求微分方程数值解的一种方法。包括里茨有限单元法和伽<br/>辽 金 有 限 单 元 法 。<br/>4.11.1.5 边界元法boudary element method<br/>将 区 域 边 界 剖 分 成 若 干线元,利用边界积分方程和边界条件,解出边界结点上的未知量,进<br/>而求 出 区 域 内 部 任 一 点的 未知量的数值计算方法。<br/>4.11. 1.6 定解条件definite condition<br/>微 分 方 程 的 初 始 条 件 和边界条件的统称。<br/>Gs/T 14157一93<br/>4.11.1.7 初始条件initial condition<br/>在 所 研 究 时 段 初 始 时 刻,渗流区内未知函数所满足的条件。<br/>4.11-1.8 边界条件boundary condition<br/>渗流 区 内 未 知 函 数 在 边界 上所满足的条件。<br/>4.11.2 物理模型法method of physical model<br/>一 般 指 研 究 地 下 水渗流的室内试验和物理模拟的方法。它是一种与原型物理过程相同,或与描<br/>述原 型 物 理 现 象 的 数理方程相同的模拟方法。前一种方法采用实体模型,后一种方法,采用薄<br/>膜 模 型 、隙 缝 槽 和 电模拟模型等。<br/>4.11.2.1 砂槽模型(渗流槽) sand tank model<br/>实 验 槽 内 装 有 土 壤 或 砂或玻璃球等、与原型中物理过程完全相同的一种实体模型。<br/>4.11-2.2 电模拟electrical analog<br/>利 用 渗 流 场 中 地 下 水 位(水头)、流量、渗透系数及贮存量变化与电场中的电位、电流、导电率<br/>及 电容 贮 存 的 静 电 量 相对 应的关系,在电模型上求解相应微分方程的解的方法。电模型可分<br/>为 连 续 介 质 电 模 型 和 电网络模型。<br/>4.11.2.3 连续介质电模型electro-analogical model for continuous medium<br/>由导 电液 体 或 导 电 纸 等组成连续介质的电模型,主要模拟地下水稳定运动的模型。<br/>4.11-2.4 电网络模型electrical network model<br/>指 由 电 阻 组 成 的 用 于 模拟地下水稳定和非稳定运动的电阻一电阻型网络模型以及由电阻、电<br/>容组 成 的 用 于 模 拟 地 下水 非稳定运动的电阻一电容型网络模型。<br/>4.11-2.5 隙缝槽模拟(粘滞流模拟、平行板模拟) Parallel-plate analog<br/>以两 块 平 行 板 狭 窄 隙 缝中 粘滞流体的流动与孔隙介质中地下水渗流相似的原理为基础的模<br/>拟 实 验 方 法 。<br/>4.11.2.6薄膜模拟membrane analog<br/>利 用 孔 隙 介 质 中 地 下 水渗流与受微小荷重薄膜的挠曲间的相似性在以边界水头分布固定<br/>周边 的 薄 膜 模 型 上 模 拟含 水层中地下水的稳定渗流的方法。<br/>4.11.3混合模拟mixing analog<br/>一般 指 利 用 电 子 计 算机的数值模拟与电网络模拟的联合模拟方法。<br/>4.12 地下水动态<br/>4.12.1地下水动态groundwater regime<br/>在 各 种 因 素 综 合 影响下,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温及化学成分等要素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潜<br/>水 动 态 和 承 压 水 动态。<br/>4.12.2地下水天然动态naturalgr oundwaterre gime<br/>在 各 种 天 然 因 素 综合影响下,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温及化学成分等要素随时间的变化。地下<br/>水 天 然 动 态 常 有 季节性和多年周期性变化。可分为潜水夭然动态和承压水天然动态。<br/>4.12.3 地下水开采动态groundwater regime under exploitation<br/>主 要 由 人 工 开 采 引起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温及化学成分要素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潜水开<br/>采 动 态 和 承 压 水 开采动态。<br/>4.12.4地下水动态要素elemento fgr oundwaterre gime<br/>随 时 间 变 化 的 地 下水的水位(水头)、水量、水温、化学成分等总称。<br/>4.13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genetic types of groundwater regime<br/>根 据 影 响 地 下水动态的主导因素进行的分类。主要有渗人一蒸发型,渗入一径流型、水文型、渗人-<br/>开 采 型 以 及 多年冻结型和冰雪补给型等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br/>4.14 地下水动态观测<br/>11 ;<br/>GB/T 14157一93<br/>4.14.1 地下水动态观测groundwater observation<br/>对 一 个 地 区 的 地 下水动态要素,选择有代表性的泉、井、孔等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技术要求<br/>进 行 观 测 、记 录 和 资料整理的工作。<br/>4. 14.2 地下水位统测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groundwater level<br/>对 研 究 区 内 的 井 孔在同一时间进行水位测量,以便查明地下水水位的分布状况,编制此一时刻<br/>的 地 下 水 等 水 位 线图和地下水埋藏深度图等。<br/>4.14.3 地下水开采量调查investigation of groundwater withdrawals<br/>为 了 取 得 研 究 区 内地下水实际开采量的数据,对城市、工业、农田灌溉等地下水实际开采量进<br/>行 定 期 或 不 定 期 的调查和统计工作。<br/>4.14.4 地下水动态预测prediction of groundwater regime<br/>根 据 已 知 的 地 下 水动态变化过程,采用某种计算方法,预测今后地下水动态的变化规律。<br/>4.14.5 地下水监测网groundwater monitoring network<br/>为 掌 握 地 下 水 (水 位、水质、流量等)的动态,对空间散布的点及其对每个点以一定时间进行观<br/>测 ,由 此 组 成 的 网 络称为地下水监测网。<br/>4.14.6 地下水监测频率groundwater monitoring frequancy<br/>对于 某 个 监 测 点 单 位时间内观测的次数。<br/>4.14.7 地下水监测密度groundwater monitoring density<br/>单 位 面 积 上 的 监 测点数。<br/>4.14.8 地下水监测网优化optimization of groundwater monitoring network<br/>在 一 定 的 允 许 误 差范围内,地下水监测频率和密度的最佳组合。<br/>4.15 地下水动态特征<br/>4.15.1 地下水埋藏深度buried depth of groundwater table<br/>从 地 表 面 至 地 下 水潜水面或承压水面的垂直深度。<br/>4门5.2 地下水水位变幅amplitudes of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ion<br/>某一 时 间 内 地 下 水 水位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br/>4.15.3 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rate of groundwater level decline<br/>单 位 时 间 内 地 下 水水位(水头)下降值。<br/>4.15. 4 地下水动态变化周期fluctuation cycle of groundwater regime<br/>地 下水 动 态 呈 有 规 律循环变化的时间间隔。<br/>4.15. 5 地下水平均水位average groundwater level<br/>在 某 一 观 测 时 段 内,地下水水位的平均值。<br/>4.15.6 地下水最高水位highest groundwater level<br/>在 某 一 观 测 时 段 内,地下水水位的最高值。<br/>4. 15.7 地下水最低水位lowest groundwater level<br/>在 某 一 观 测 时 段 内,地下水水位最低值。<br/>4.15.8 地下水水位变动带fluctuation zone of groundwater level<br/>一般 指 位 于 潜 水 含水层上部潜水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整个区段。<br/>4.15.9 地下水动态曲线curve of groundwater regime<br/>根 据 观 测 点 地 下 水动态观测资料,绘制的地下水水位、流量、水温及水化学成分随时间变化的<br/>曲 线 图 。<br/>4.15.10 河流水文图streamflow hydrograph<br/>河 流 流 量 的 历 时 变 化 曲线图,采用一定的方法可将其分割为基流和洪流部分。<br/>4.16 地下水均衡<br/>GB/T 14157一93<br/>4.16.1 地下水均衡grbundwater balance<br/>某 一 地 区 (含 水 层 )在一定时间段内,地下水的总补给量与总消耗量及地下水贮存量的变化量<br/>之 间 数 量 对 比 关 系。<br/>4.16.2水均衡要素element of water balance<br/>天 然 水 各 补 给 量 ,各消耗量及贮存量变化量的总称。<br/>4.16.3 水均衡方程equation of water balance<br/>在 某 一 地 区 、某 一 时段内(天然水)各补给量总和与各消耗量总和的差值等于均衡期始末水的<br/>贮 存 量 的 变 化 量 的关系式。表示水均衡收入项和支出项关系的方程。<br/>4.16.4 地下水均衡方程equation of groundwater balance<br/>表 示 地 下 水 均 衡 收入项和支出项关系的方程。<br/>在 研 究 区 内 某 一 时段内,某一含水层地下水各补给量总和与各消耗量总和之差值等于均衡期<br/>始 末 的 地 下 水 贮 存量的变化量的关系式。<br/>4.16.5 均衡区balance area<br/>在 水 均 衡 计 算 中 和均衡观测工作中,所选择的某一基准面以上具有明显边界的水文地质单元<br/>或 地 段 。<br/>4.16.6均衡期balance period<br/>水 均 衡 计 算 的 时 段。<br/>4.16.7 正均衡positive balance<br/>某 一 均 衡 期 内 ,总 补给量大于总消耗量时的水均衡。<br/>4.16.8 负均衡negative balance<br/>某 一 均 衡 期 内 ,总 补给量小于总消耗量时的水均衡。<br/>4.15.9水盐均衡water-saltba lance<br/>地 下 水 的 水 量 和 盐分的收入项和支出项的对比关系。是土壤改良水文地质的研究内容之一<br/>4.16.10 地下水均衡场experimental field of groundwater balance<br/>选 择 的 有 代 表 性 的 测 量地下水均衡要素的试验场地。<br/>4.16.11 地中渗透仪lysimeter<br/>测 量 降 水 入 渗 量 、潜 水 蒸发量和凝结水量的一种地下装置,该装置通过导水管与给水设备相<br/>连 接 的 承 受 补 给 和 蒸 发的各种土柱圆筒和测量水量的马里奥特瓶所组成。<br/>4.16.12 零通量面法zero flux plane<br/>在 包 气 带 中 通 过 土 水 势梯度为零的点的水平断面,通过该断面的水分通量为零。<br/>4.17 均衡计算<br/>4.17.1 降水入渗系数infiltration coefficient of precipitation<br/>一 个 地 区 单 位 面 积上降水人渗补给地下水的量与总降水量的比值。<br/>4.17.2 灌溉回归系数irrigation return flow rate<br/>在 单 位 面 积 上 ,灌 溉补给地下水的量与灌溉用水总量之比。<br/>4.17.3 潜水蒸发量evaporation discharge of phreatic water<br/>潜 水 以 气 体 形 式 通过包气带向大气排泄的水量。<br/>4.17.4潜水极限蒸发深度criticalde ptho fp hreaticw aterev aporation<br/>潜 水 蒸 发 停 止 的 潜水面埋藏深度。在该深度以下潜水无蒸发。<br/>4.17.5 有效降水量effective precipitation<br/>在 某 一 时 间 范 围 内,能够产生入渗补给地下水的降水量。<br/>4.17.6泉水不稳定系数instability ratio of spring discharge<br/>某一 时 段 (一 年 ) 泉流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br/>GB/T 14157一93<br/>17.7 贮存量变化量variation of groundwater storage<br/>在均 衡 区 内 , 在均衡期的起止两时刻的水位变动带内重力水量。通常以水层厚度(产"A h) 计<br/>算 ,其 中 产 是 变动带内岩石的给水度,Oh是均衡期水位变化的平均值。<br/>17.8 大气降水渗人补给量precipitation.in filtrationr ate<br/>大 气 降 水 通 过包气带补给地下水的水量<br/>17.9 地表水渗人补给量surface water infiltration recharge<br/>地表 水 通 过 包气带补给潜水的水量。<br/>17.10 地下水径流流人量groundwater inflow<br/>地 下 水 侧 向 径 流 进入均衡区的水量。<br/>17.11 地下水径流流出量groundwater outflow<br/>地 下 水 侧 向 流 出 均衡区的水量。<br/>17.12 潜水溢出量groundwater overflow onto surface<br/>均 衡 区 内 从 含水层以泉或泉群的形式溢出地表的水量。<br/>18 地下水数据库groundwater data-base<br/>利 用 计 算机的贮存介质存贮有关地下水(水位、水质、流量等)的各种信息,并能方便的查询、检<br/>索 、处 理 数据的管理系统。<br/>19 地下水信息系统groundwater information system<br/>地 下 水 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组成,为用户提供地下水动态的全面综合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br/>水文地球化学<br/>:.{<br/>5.1<br/>水文地球化学基础<br/>水化 学hydrochemistry<br/>研 究天然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分布和演变的学科。<br/>地下 水物理性质physicalpr opertieso fgr oundwater'<br/>地 下水的比重、温度、透明度、颜色、味、嗅味、导电性、放射性等物理特性之总和。<br/>地下 水化学成分chemicalc onstituentsi ng roundwater<br/>地 下水中各类化学物质之总称。它包括离子、气体、有机物、微生物、胶体以及同位素成分等。<br/>库 尔洛夫式kurllovf ormation<br/>以 类似数学分式形式表示单个水样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组成的方法。表示式为:<br/>微量元素(g/I)·气体成分(创L)·矿化度(刃L)=<br/>阴离子(meq0o>10%者由大到小列入)<br/>阳离子(megoo>10%者由大到小列入)<br/>5.1.5<br/>5.1<br/>必要时,分式中可将mego,G10%者列入,用〔〕表示,分式后端可列出水温(T'C)和涌水量<br/>(L/s),<br/>水文地球化学作用hydrogeochemical process<br/>在一定地球化学环境下,0-响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迁移和变化的作用。<br/>水解 作用hydrolyticd issociation<br/>地 下水与岩石相互作用,成岩矿物的晶格中,发生阳离子被水中氢离子取代的过程。<br/>溶 滤作用lixiviation<br/>地 下水与岩石相互作用,使岩石中一部分可溶成分转入水中,而不破坏矿物结晶格架的作用。<br/>蒸发 浓缩作用evaporation-concentrationp rocess<br/>地 下水遭受蒸发,引起水中成分的浓缩,使水中盐分浓度增大,矿化度增高。<br/>混合 作用mixingh ydrochemicalre actioni ng roundwater<br/>两 种或两种以_L不同成分水之间的混合,使原有水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br/>GB/T 14157一93<br/>5.5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cation exchange and adsorption<br/>地 下 水 与 岩 石相互作用,岩石颗粒表面吸附的阳离子被水中阳离子置换,并使水化学成分发<br/>生 改 变 的 过 程。<br/>5.6 脱碳酸作用decarbonation<br/>在 温 度 升 高 ,压力降低的情况下,CO:自水中逸出,而HCO,含量则因形成碳酸盐沉淀减少的<br/>过 程 。<br/>5.7 脱硫酸作用desulphidation<br/>在 封 闭 缺 氧 的还原环境中,硫酸盐受有机物和脱硫菌作用,被分解形成H声和HCO;的生物<br/>化 学 过 程 。<br/>5.8 脱硝(氮)作用denitration<br/>水 中 氮 氧 化 物在去氮菌作用下,分解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最后排出自由氮的过程。<br/>5.9 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br/>有 机 质 分 解 产生的按,在硝化菌作用下,使按氧化生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br/>6 水文地球化学环境hydrogeochemical environment<br/>指 控 制 地下水中化学成分的形成、存在形式以及演变的环境条件。<br/>6.1 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指标index of hydrogeochemical environment<br/>描 述 水 文 地 球化学环境性质定量化的标准。<br/>6.2 水稳定域stable range of water<br/>指温 度 为 25℃和一个大气压时,以氢、氧分压为限,即POD= I-10-. 0, P HA= 10-0’一1之<br/>间 的 范 围 ,超 出上限水分解放出0-超出下限则放出H-<br/>6.3 地下水元素比值ratio of ions in groundwater<br/>水 中 不 同 元 素的离子含量之比。此比值常作为分析地下水形成过程的重要依据。<br/>7 水文地球化学分带hydrogeochemical zonality<br/>指 地 下 水中化学成分及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指标在空间呈带状变化的规律性。<br/>7.1 水文地球化学水平分带horizontal hydrogeochemical zoning<br/>地 下 水 中 化 学成分和矿化度在水平方向上呈带状变化的规律性。<br/>7.2 水文地球化学垂直分带vertical hydrogeochemical zoning<br/>地 下水 化 学成分和矿化度在垂直剖面上随深度变化的规律性。<br/>8 地下水水质groundwater quality<br/>地 下 水 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之总称。<br/>8.1 地下水的pH值pH Value of groundwater<br/>它表 示 氢 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是衡量地下水酸碱性的指标。<br/>8.2 氧化还原电位(Eh) oxidation-reductionp otential<br/>它 表 示 水 中 电子浓度的负对数值,是衡量地下水氧化一还原能力大小的指标。<br/>8.3 地下水的碱度alkalinity of groundwater<br/>地 下 水 中 能 与强酸作用的重碳酸盐、碳酸盐、氢氧化物、有机碱及其它弱酸强碱盐的总含量。<br/>8.4 地下水的酸度acidity of groundwater<br/>地 下 水 中 能 与强碱作用的游离无机酸、未化合的二氧化碳、及强酸弱碱盐和有机酸等的总含<br/>量 。<br/>8.5 地下水的总硬度tatal hardness of groundwater<br/>反 映 地 下 水 中含盐的特性指标,其值为钙、镁、铁、锰,if,、铝等溶解盐类的含量,通常指水中<br/>钙 、镁 盐 类的总量,以mol/L或mg/L表示。<br/>8.6 暂时硬度(碳酸盐硬度) temporary hardness (carbonote hardness)<br/>GB/T 14157一93<br/>水 沸 腾 后 ,发 生 沉 淀 的 钙、镁离子数量。<br/>5.1.8.7 永久硬度(非碳酸盐硬度) permanent hardness (noncarbonate hardness)<br/>水 沸 腾 后 ,残 留 于 水 中 的钙、镁离子数量。<br/>5.1.8.8 负硬度negative hardness<br/>大 于 总 硬 度 的 碱 度 。<br/>5.1.8.9 地下水总矿化度(溶解性固体总量) totalm ineralizationd egreeo fg roundwater(t otald isso<br/>lv ed s ol id s)<br/>水 中 所 含 离 子 、分 子 、 化合物的总量。其值等于一升水加热到105-110'C,使水全部蒸发剩下<br/>的残 渣 重 量 。 或 等 于 阴、阳离子总和减去HC氏含量的二分之一。<br/>5.1. 8.10 总固体total solids<br/>水 中 悬 浮 物 和 溶 解 性 固体之总和。<br/>5.1-8.11 悬浮固体(悬浮物) suspended solids<br/>指 水 中 悬 浮 的 泥 砂 、硅 土、有机物和微生物等难溶于水的胶体或固体微粒。<br/>5.1.8.12 电导率(比电导) specific conductance<br/>指 电 阻 率 的 倒 数 。 是 度量水中离子含量的指标之一。<br/>5.1.8.13 常量元素(宏量元素) commone lementin g roundwater(m acroelemerit)<br/>地 下 水 中 经 常 出 现 ,分 布最广,含量较多,并能决定地下水化学基本类型和特点的元素。<br/>5.1.8.14 微量元素microelement<br/>地 下 水 中 出 现 较 少 ,分 布局限,含量较低的化学元素。它们不决定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但却赋<br/>于 地 下 水 一 些 特 殊 性 质和功能。<br/>5.1.8.15 侵蚀性二氧化碳corrosive carbondioxide<br/>超过 平 衡 量 并 能 与 碳 酸钙 起反应的游离二氧化碳。<br/>5.1.8.16 游离性二氧化碳free carbondioxide<br/>溶 解 于 水 中 的 二 氧 化 碳。<br/>5.1.8.17 溶解氧(DO) dissolvedo xygen<br/>溶 解 于 水 中 的 游 离 氧 。<br/>5.1.8.18 化学需氧量(COD) chemicalo xygend emand<br/>指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易 受 强化学氧化剂氧化的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br/>5.1-8.19 生化需氧量(BOD) biochemicalo xygend emand<br/>指 在 有 氧 条 件 下 ,水 中 有机物在被微生物分解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br/>5.1.8.20 余氯residual chloride<br/>饮 用 水 中 溶 解 的 游 离 氯、化合性氯和有效氯的总称。指饮用水用氯或氯素化合物消毒,经过<br/>一 定 时 间 接 触 后 ,水 中 剩余的氯量。<br/>5.1.8.21 大肠菌群指数index of coliform organisms<br/>每升 水 中 大 肠 菌 群 残 留的 个数。<br/>5.1.8.22 细菌总数becteria amount<br/>一 定 量 水 在 培 养 基 和 定温定时下培养后,算得的细菌数量。<br/>5.1.9 地下水化学类型chemical type of groundwater<br/>根 据 地 下 水 化 学 成分的形成环境、基本特征、及水中常量元素的阴阳离子所占毫克当量百分数<br/>大 小 或 特 殊 成 分 (稀有元素)含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划分的地下水类型。<br/>5.1.10 地下水水质类型type of groundwater quality<br/>指 地 下 水 中 各 组 分按含量特征和实用目的划分的不同类型。<br/>5.1.10.1 地下淡水fresh groundwater<br/>GB/T 14157一93<br/>总矿 化 度 小 于 1. 0 g / L的 地下水。<br/>5.1.10.2地下微咸水weak mineralized groundwater<br/>总 矿 化 度 在 1. 0 - 3 .0 g /L之间的地下水。<br/>5.1.10.3 地下咸水middle mineralized groundwater<br/>总矿 化 度 在 3 .0 ^-1 0. 0 g /L之间的地下水。<br/>5.1.10.4地下盐水salt groundwater<br/>总矿 化 度 在 1 0.0 ^ -50 .0 g /L之间的地下水。<br/>5.1.10.5 地下卤水underground brine<br/>总 矿 化 度 > 50 .0 g / L 的地下水。<br/>5.1.10.6 软水saft water<br/>总硬 度 ( Ca M ) 小于 150 m g/L的水。<br/>5.1.10.7 硬水hard water<br/>总硬 度 ( Ca CO ,) 在 15 0^ 450m g/L的水。<br/>5.1.10.8 极硬水hardest water<br/>总硬 度 ( Ca CO ,) 大于 450 m g/L的水。<br/>5.1.109 酸性水acidic water<br/>pH 值 小 于 6. 4的 水 。<br/>5.1.10.10中性水neutral water<br/>pH 值 在 6 .5 - 8. 。 之 间 的 水。<br/>5.1.10.11 碱性水alkaline water<br/>pH 值 大 于 8 .。 的 水 。<br/>5.1.10.12地下肥水nutritive groundwater<br/>硝态 氮 含 量 大 于 10 ^- 15 m g/L的水。<br/>5.1.10.13放射性地下水radioactive groundwater<br/>氛含 量 大 于 1 11B q /L 或 镭含量大于1X 1 0-'0g /L或铀含量大于1X 1 0-5g /L的地下水。<br/>5.1.11 水质标准water quality standard<br/>国家 规 定 的 各 种 用水和排放水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方面的要求。<br/>5.1.12 地下水质评价evaluation of groundwater quality<br/>根据 不 同 目 的 和 用 途,对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研究后,作出的评价。<br/>5.1.12.1 成垢作用boiler scaling<br/>水煮 沸 时 , 水中 所 含 一 些 离子、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沉淀,依附于锅炉壁形成锅垢的作用。<br/>5.1.12.2 起泡作用forming process<br/>水 中 含 有 较 多 钠 盆 、钾 盐、有机酸和油脂时,加热后在水面形成一定厚度泡沫的作用。<br/>5.1.12.3 腐蚀作用corroding process<br/>铁 质材 料 可 因 水 中 的 氢 置换铁、或溶解氧氧化产生铁锈、或CO:和HAS以及重金属硫酸盐<br/>的 电 化学 作 用 ,使 铁 放 出电荷等而遭受腐蚀损坏的过程。<br/>5.1.12.4地下水侵蚀性corrosivinesso fgr oundwater<br/>指 地 下 水 对 混 凝 土 的 侵蚀破坏能力。含侵蚀性CO,的水能溶解混凝土中的钙质而使混凝土<br/>崩 解 。水 中 SO 乏一 多 时 ,S明一可与混凝土作用生成硫铝酸钙,体积膨胀而使混凝土胀裂,或H,<br/>浓 度 较 高 时 的 酸 蚀 作 用。<br/>5.1.12.5 灌溉系数(K.) irr iga tio nc oefficient<br/>评 价 农 田 灌 溉 水 质 的 指标之一。它反映钠盐的作用,根据钠离子、氯离子和硫酸根的相对含<br/>量 ,采 用 不 同 经 验 公 式 计算而得。<br/>GB/T 14157一93<br/>12.6 钠吸附比(A) sodium adsorptionr atio<br/>评 价 农 田 灌 溉水质指标之一。是考虑钠盐和全盐量影响的综合性指标。计算公式为:<br/>A一一一"IN旦-<br/>丫 YCa ' +2Y M gx+<br/>5.1.12.7 盐害salt damage<br/>主要 指 氯 化 钠 和 硫 酸 钠对 农作物和土壤的危害。<br/>5.1.12.8 碱害(苏打害) alkaline damage<br/>主要 指 碳 酸 钠 和 重 碳 酸钠对农作物和土壤的危害。<br/>5.1.12.9 盐度salinity<br/>水质 盐 害 程 度 的 指 标 。指 液态下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最大危害含量。<br/>5.1-12.10 碱度alkalinity<br/>水 质 碱 害 程 度 的 指 标 。 指 液态下重碳酸钠和碳酸钠的危害含量。<br/>5.1.12.11 盐碱害salinization damage<br/>指 盐 度 大 于 10 ,并 有 碱 度 存 在时,土壤迅速盐碱化,农作物根部受腐蚀而死亡。<br/>5.1.12.12 综合危害synthetic damage<br/>水 中 氧 化 钙 、氧 化 镁 等 其 他 有害成分与盐害碱害共同对农作物和土壤产生的危害。综合危<br/>害程 度 用 矿 化 度 (g /L )作 为指标评价。<br/>5.2 水文地球化学找矿<br/>5.2. 1 水文地球化学找矿hydrogeochemical ore-prospecting<br/>根 据 地 下 水 化 学 成分变化的规律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条件等寻找矿藏的原理及方法。<br/>5.2.1.1 铀矿水文地球化学找矿uranivm hydrochemical prospecting<br/>通 过 测 定 天 然 水 的 放 射性元素含量,水化学成分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以寻找铀矿的方法。<br/>5.2.1.2 钻孔抽水水化学找矿hydrochemical prospecting by pumping water from bore-hele<br/>通 过 在 钻 孔 内 抽 、排 水 、观测地下水中元素含量的变化,并根据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条件,<br/>寻 找 深 部 盲 矿 体 的 方 法。<br/>5.2.1.3 fl探ZN水化学找矿hydrochemical prospecting in adic exploration engineerings<br/>在 酮 探 工 程 中 ,系 统 采 取水样,根据水中某元素含量变化及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条件,寻<br/>找 盲 矿 体 的 方 法 。<br/>5.2.2 元素迁移element migration<br/>指 化 学 元 素 从 矿 物、岩石、气体、生物等物质转移到地下水中,以及由地下水向岩石矿物等物质<br/>的 转 移 过 程 ,或 者 在地下水中因浓度梯度差所发生的扩散,或同时有水动力弥散和渗流(对流)<br/>迁 移 过 程 。<br/>5.2.2.1 地球化学移动性系数(K) coefficiento fg eochemicalm obility<br/>表征 元 素 从 岩 石 中 转移出来被地下水迁移强弱的指标。它等于元素迁移系数(K,)与沉淀强<br/>度 系 数 (K o) 之 和 。<br/>5.2. 2.2 元素迁移系数(K.)(水迁移系数) element-migrationc oefficientin w ater<br/>评 价 元 素 迁 移 能 力 指 标之一。表示化学元素(x)在水的单位矿质残渣中的含量(m/a)与在该<br/>处 岩 石 中 的 百 分 含 量 (耐100)之比。用K二可以比较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的相对迁移强度。<br/>5.2.2.3 沉淀强度系数(K.) coefficiento fp recipitationi ntensity<br/>评 价 元 素 迁 移 性 指 标 之一。表示元素在水溶液的单位矿质残渣中的含量(m/a)与原岩水解后<br/>Gs/T 14157一93<br/>形成 的 次 生 产 物 中 该元素的百分含量(n/100)之比。<br/>5.2.3 地下水成矿作用ore-forming process in groundwater<br/>地 下 水 中 的 成 矿 组分,在适宜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中,在局部地段沉淀,富集形成矿床的过程。<br/>5.2.4 水分散晕water dispersion halo<br/>矿 体 在 地 下 水 作 用下,矿体物质向水中扩散、迁移,使矿体附近地下水中某些元素增高,随远离<br/>矿体 而 减 少 ,直 到与区域地下水含量趋于一致,其增高地段称为水分散晕。<br/>5.2.5 水文地球化学找矿标志hydrogeochemical ore-prospecting indicator<br/>在矿 床 影 响 下 ,地下水中某些矿化组分、化学成分含量增高,及某些微生物出现,可以作为矿床<br/>存 在 的 指 示 。<br/>5.2.6 地球化学垒geochemical barrier<br/>地 壳 中 很 短 距 离 内,元素迁移强度急剧降低,使元素浓集的地段。垒的大小用垒梯度表示。<br/>5.2.7 水文地球化学异常hydrogeochemical anomaly<br/>地 下 水 由 于 各 种 地球化学作用,出现某些组分相对于水文地球化学背景值增加或减少的现象。<br/>5.2. 7.1 矿异常ore anomaly<br/>矿 体 或 矿 体 的 原 生 分 散晕引起的水文地球化学异常。<br/>5.2-7.2 非矿异常(假异常) nonore anomaly (Pseudo-anomaly)<br/>非 矿 体 因 素 或 人 为 因 素引起的水文地球化学异常。<br/>5.2. 7.3 水化学成矿远景区hydrochemical prospective mineralization area<br/>根据 水 中 元 素 分 布 规律及水文地球化学、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所圈定成矿有利的地区。<br/>5.2-7.4 放射性水异常评价解释evalu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hydro-radioactive anomalies<br/>对 发 现 的 放 射 性 水 异 常进行揭露,根据水文地球化学和地质条件,对其成因及与铀矿的关系<br/>进 行 评 述 解 释 。<br/>5.2.8 水文地球化学背景值hydrogeochemical background value<br/>天 然 条 件 下 ,地 下 水中某组分的平均含量。<br/>5.2. 9 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值hydrogeochemical anomalous value<br/>夭然 条 件 下 ,地 下水中某组分相对于它所在区域的水文地球化学背景值富化或贫化的含量。<br/>5.2.10 水文地球化学形迹hydrogeochemical trace<br/>地 质 历 史 环 境 中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向岩石圈反向迁移过程遗留下来的痕迹,即地下水活动的<br/>自然 地 质 历 史 形 成 物。<br/>5.3 盐湖及油田水<br/>5.3.1 盐上水suprasalt water<br/>埋 藏 在 盐 矿 层 以 上岩系中的地下水。<br/>5.3.2 盐内水intrasalt water<br/>埋 藏 在 盐 矿 床 本 身空隙中的地下水。<br/>5.3.3 盐下水infrasalt water<br/>埋 藏 在 盐 矿 层 以 下含水岩系中的地下水。<br/>5.3.4 盐层边缘水perisalt body water<br/>埋 藏 在 围 绕 盐 矿 体地层中的地下水。<br/>5.3.5 油田水oil-field water<br/>油 、气 藏 中 的 地 下 水。<br/>5.3.5.1 油层水groundwater in oil-bcaring reservoir<br/>储 存 于 含 油 层 中 的 地 下水。<br/>5.3.5. 2 边水edgew ater<br/>GBIT 14157一93<br/>油 气 藏 的 含 油 气 边 界 以外的水。<br/>5.3-5.3 隙间水(间隙水、吸附水、束缚水、残存水) interstitial water<br/>储 集 于 岩 石 孔 隙 中 吸 附在岩石颗粒表面的水,或者受毛细管力而吸附在毛细管孔隙或缝隙中<br/>的 水 。<br/>5. 3.5.4 底水bottom water<br/>位 于 含 油 层 底 部 的 水 。<br/>5.4 同位素水文地质学<br/>5.4.1 同位素组成isotopic constitution<br/>各 种 同 位 素 在 同 一物质中的相对含量,它是同位素地球化学中的基本化学量,以原子核数目为<br/>计 量 单 位 来 表 示 。<br/>5.4.2 全球降水线(全球雨水线) global precipitation line<br/>全球 范 围 内 ,雨 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具有的线性相关关系。H.C raig( 1961)首先提出的雨水公<br/>式 为 :<br/>S刀二88'80+ 10<br/>4.3 地区降水线(地区雨线) regional precipitation line<br/>由于 地 理 环 境和气象因素的差异,具体地区降水同位素组成可以不同程度地偏离全球雨水线,<br/>但 是 8D 和 8180之间仍然保持着线性关系,其通式为:<br/>8D = S8'a0+ A<br/>4.4 氖盈余(d) deuterium surplus<br/>表示 一个 或 一组降水样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偏离全球降水线的程度。定义为:<br/>d一8D 一88'80<br/>5.4. 5 氧-18漂移(氧-18位移) oxygen-18 shifting<br/>以降 水 线 为 起 点 向右沿氧-18升高方向移动的现象。<br/>5.4.6 地下水年龄age of groundwater<br/>地 下 水 在 含 水 层 中的平均贮留时间(以年计算)<br/>5.4.6.1 地下水相对年龄relative age of groundwater<br/>一 个 地 下 水 样 品 相 对 于另一个地下水样品的年龄,二者的原始放射性浓度相等。<br/>5.4.6.2 地T水绝对年龄absolute age of groundwater<br/>水 渗 入 地 下 含 水 层 之 后经历的时间。<br/>5.4.6. 3 地下水年龄计算models for calculating age of groundwater<br/>用 外 源 水 和 研 究 层 中 同位素在运移过程中混合程度的数学、物理模型计算地下水年龄的方<br/>法 。<br/>5.4.6. 4 地下水年龄分配函数〔f(r)y aged istributionf unctiono fg roundwater<br/>描 述 一 个 水 体 中 各 种 年龄水分布状况的函数。<br/>5.4.7 同位素分馏isotopic fractionation<br/>在 一 系 统 中 ,某 元 素的同位素以不同比值分配于两种物质或物相中的现象。<br/>5.4.8 同位素效应isotopice ffect<br/>GB/T 14157一93<br/>同位素质量的差异,导致同位素或同位素化合物在物理一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过程中,显示出性<br/>质上微小变化的现象。<br/>同位素标准isotopic standard<br/>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工作中,为检验实验室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所建立的参考标准。<br/>6 水文地质勘查方法<br/>6., 水文地质勘查<br/>6.1.1 水文地质勘查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br/>为查 明 一 个 地 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的野外和室内水文地质工作。包括水文地质测绘、勘探、试<br/>验 、地 下 水 动 态 监 测等工作。<br/>6.1.2 区域水文地质普查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survey<br/>为 查 明 区 域 地 下 水埋藏、分布、形成条件及区域地下水资源等所进行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工作。<br/>6.1.3 专门性水文地质勘查applied hydrogeologic inverstigation<br/>为 供 水 、土 壤 改 良 、环境保护等各种专门目的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勘查。<br/>6.1.3.1 供水水文地质勘查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for water supply<br/>为 生活 用 水 及 工 农 业供水目的而进行的对地下水分布、埋藏、形成条件、水质、水量评价及合<br/>理 开 发 利 用 等 的 水 文 地质勘查工作。<br/>6.1.3.2 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for irrigation<br/>为 农 业 灌 溉 用 水 所 进 行的对地下水分布、埋藏、形成条件,地下水资源及开采条件的水文地质<br/>勘 查 。<br/>6.1.3.3 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勘查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for soil amelioration<br/>为 查 明 引 起 土 壤 盐 溃 化和沼泽化的原因、条件以及确定水文地质方面的防治措施所进行的水<br/>文 地 质 工 作 。<br/>6.1.3.4 矿区水文地质勘查mine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br/>查 明 矿 床 充 水 条 件 ,预 测矿坑涌水量及井巷突水,为矿井防水与矿床疏干提供水文地质依据<br/>而 进 行 的 水 文 地 质 工 作。<br/>6.1.3.5 环境水文地质勘查environmental-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br/>为查 明 天 然 及 人 为 开采条件下,地下水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和作用,合理<br/>开 发 利 用 和 保 护 地 下 水资源,保护人类环境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工作。<br/>6.1.3.6 地热勘查geothermal investigation<br/>为查 明 地 热 形 成 的 条件 , 赋存规律及其开发利用条件而进行的地热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br/>6.1.3.7 矿(泉)水水文地质勘查mineral-spring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br/>为 查 明 和 评 价 矿 泉 水 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医疗、饮用价值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br/>6.1.3.8 油田水文地质勘查oil-field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br/>为 了寻 找 油 气 藏 及 查明油气开采过程中引起的水文地质问题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工作。<br/>6.1.3.9 放射性水文地质勘查radiohydrogeologic investigation<br/>为 查 明 放 射 水 的 形 成 条件、分布规律,放射性元素的富集和运移条件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工作<br/>6.1.4 水文地质勘查阶段hydrogeologicalinvestigation stage<br/>根 据 水 文 地 质 工 作的目的、任务及要求,对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所划分的工作阶段。可分为调查、<br/>普 查 、详 查 、 勘 探 等阶段。<br/>6.1.4.1 水文地质调查阶段stage of hydrogeological reconnaissance<br/>在 没 有 进 行 过 水 文 地 质工作的地区,通过路线踏勘,航卫片解释等方法初步了解工作区的水<br/>文 地 质 条 件 ,为 进 一 步 开展水文地质普查工作提供依据的水文地质勘查阶段。<br/>Gs/T 14157一93<br/>6.1.4.2 水文地质普查阶段stage of hydrogeological general survey<br/>初 步 查 明 工 作 区 的 水 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资源作出概略评价,为地区发展远景规划或建设<br/>项 目 ,厂 址 选 择 提 供 依 据的水文地质勘查阶段。<br/>6.1.4.3 水文地质详查阶段stage of hydrogeological detailed surver<br/>基 本 查 明 工 作 区 水 文 地质条件,对地下水可采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条件作出评价为城市(地区)<br/>发 展 总 体 规 划 及 水 源 地建设立项提供依据的水文地质勘查阶段。<br/>6.1.4.4 水文地质勘探阶段stage of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br/>详 细 查 明 勘 查 区 的 水 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可采资源作出详细评价,预测因开采或矿床疏干<br/>可能 产 生 的 水 文 地 质问题及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为水源地建设或矿床疏干设计提供依据的<br/>水文 地 质 勘 查 阶 段 。<br/>6.1.5 水文地质测绘hydrogeological mapping<br/>对 地面 地 质 、地 貌 、地下水露头及与地下水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所进行的实地观测和填图工作。<br/>6.1.5.1 地质观测点geological observation point<br/>在野 外 进 行 观 测 、描 述 地质现象的地点。<br/>6.1.5.2 地质观测线traverse of geological observation<br/>进行 地 质 填 图 及 各 种地质调查时所布置的可系统观察和描述地质现象的调查路线。<br/>6.1.5.3 水文地质观测点hydrogeological observation point<br/>观 察 、描 述 水 文 地 质 现 象的地下水天然露头和人工露头点。<br/>6.1.6 水文地质钻探hydrogeological drilling<br/>为取 得 水 文 地 质 资料而进行的钻探。<br/>6门7 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探hydrogeophysical prospecting<br/>为 了 解 决 水 文 地 质问题而使用的电法、磁法、测井、地震勘探等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总称。<br/>6.1.8 水文地质试验hydrogeological test<br/>为定 量 评 价 水 文 地 质条件和取得含水层参数而进行的各种测试工作。<br/>6.1.9遥感图象水文地质解译hydrogeologicalin terpretationo fre motese nsingim ages<br/>根 据遥 感 图 象 上的各种影象特征来辨认和分析各种与地下水的埋藏、分布、运动、水质、水量等<br/>有 关 的 地 质 现 象 、地质构造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综合判译工作。<br/>6.1.10 水文地质勘查成果result of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br/>表 示 水 文 地 质 勘 查和研究工作成果的文字报告、图件、附表等的总称。<br/>6.1.10-1 水文地质勘查原始资料firsthand material of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br/>在野 外 进 行 水 文 地 质 勘查 的现场记录、描述、素描、摄影、试验、化验等第一性资料。<br/>6.1.10.2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report of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br/>水 文 地 质 勘 查 野 外 工 作结束后,所编制的反映水文地质工作成果(包括附图、附表)的文字报<br/>Z E<br/>口 。<br/>6.1.10.3 综合水文地质图synthetic hydrogeological map<br/>根 据 水 文 地 质 勘 查 资 料而编制的能反映工作区地下水类型,各类型中主要含水层及地下水<br/>的 水 质 、水 量 特 征 , 地 下水运动特征,代表性水点等方面内容的水文地质图件。<br/>6.1门0.4 水文地质剖面图hydrogeological profile<br/>反 映 某 一 地 段 沿 某 一 断面在一定垂直深度内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图件。<br/>6.1.10.5 专门性水文地质图special hydrogeological map<br/>针 对 国 民 经 济 建 设 的 专门目的和专门用途而编制的水文地质图件。<br/>6.1.10.6 放射性水文地质图radiohydrogeological map<br/>表 示 放 射 性 物 质 的 形 成条件、分布规律以及放射性元素富集、运移等水文地质勘查成果的各<br/>Gs/T 14157一93<br/>种 图 件 。<br/>6.1.10.7 环境水文地质图environmental hydrogeologic map<br/>反 映一 个 地 区 地 下 水 及其 与自然地理,地质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图件。<br/>6.1.10.8 矿床水文地质图mine hydrogeological map<br/>反 映 矿 区 地 下 水 埋 藏 、分布、形成条件,含水层富水性等特征的水文地质图。<br/>6.1.10.9 地下水资源分布图map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br/>反 映 工 作 区 有 利 用 价 值的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以及开采前景的<br/>图 件 。<br/>6.1.10.10 钻孔水文地质综合成果表comprehensire graphs of borehole<br/>综合 反 映 井 孔 勘 探 成 果的 图表。主要内容有井孔的结构、井孔所揭露深度内的地层岩性及<br/>水 文 地 质 条 件 ,地 下 水 类 型 及特征,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地球物理测井,水文地质试验,水质<br/>分 析 等 资 料 及 井 孔 平 面 位 置等。<br/>6.1.10.11 含水层等高线图contour map of aquifer<br/>表 示 含 水 层 顶 底 板 高 程 的 等值线图。<br/>6.1.10.12 含水层等埋深图isobaths map of aquifer<br/>表 示 含 水 层 顶 底 板 埋 藏 深 度的等值线图。<br/>6.1.10.13 含水层等厚线图aquifer isopach map<br/>表 示 含 水 层 厚 度 的 等 值 线 图。<br/>6.1.10.14 地一水水化学图hydrogeochemical map of groundwater<br/>表 示 地 下 水 化 学 类 型 、矿 化 度或某离子分布特征的图件。<br/>6.1.10.15 地下水等水头线图map of isopiestic level of confined water<br/>反 映 地 下 水 水 头 标 高 的 等 值线图。<br/>6.1.10.16 地下水埋藏深度图map of buried depth groundwater<br/>用 地 下 水 埋 深 等 值 线 反 映 地下水埋藏条件的图件。<br/>6.1.10.17 地下水等水位线图groundwater level contour map<br/>表 示 地 下 水 水 位 标 高 的 等 值线图。<br/>6.1.10.18 地下水水位动态曲线图hydrograph of groundwater level<br/>反 映 地 下 水 水 位 随 时 间 变 化过程的曲线图。<br/>6.1.10.19 泉水流量过程曲线hydrograph of spring discharge<br/>反 映 泉 水 流 量 随 时 间 变 化 过程的曲线图。<br/>6.1.10.20 抽水量历时曲线图flow-duration curve<br/>在抽 水 过 程 中 ,抽 水 水 量 随 观测时间变化过程的曲线图。<br/>6.1.10.21 坑道水文地质展示图hydrogeologic map of pits<br/>反 映 坑 道 各 种 水 文 地 质 特 征的图件。<br/>6.1.10.22 采区充水性图geologic map of potential flooding in mining area<br/>表 示 采 区 充 水 岩 层 和 充 水 通道位置、可能突水点以及充水水源的大比例尺水文地质平面<br/>图 。<br/>6.1.10.23 突水预测图water bursting prediction map<br/>反 映 与 突 水 有 关 的 水 源 、通 道、某些开采条件以及突水条件分区等内容的图件。<br/>6.1.10.24 地面塌陷预测图ground collapse prediction map<br/>反 映 与 地 面 塌 陷 有 关 的 水 源、通道、岩溶发育带地下水开采条件以及地面塌陷条件分区等<br/>内容 的 图件 。<br/>6.2 水文地质钻探方法<br/>GB/T 14157一93<br/>6.2.1 水文水井钻机hydrogeologic drilling rig<br/>既 可 用 于 水 文 地 质勘查,又可用于钻凿水井的钻机,其设计钻探口径较大。<br/>6.2.2成井工艺wel completion technology<br/>水 文 地 质 钻 孔 或 供水井裸眼钻成后,安装并内装置的施工工艺。包括换浆、探井、下管、填砾、止<br/>水 、洗 井 、 抽 水 试 验等工序。<br/>6.2.2.1 滤水管(过滤器) screen pipe<br/>安 装 在 管 井 中 对 应 的 含水层部位,带有滤水孔的起滤水挡砂作用的管子。<br/>6.2-2.2 过滤器孔隙率open entry of filter<br/>滤 水 管 的 滤 水 孔 眼 的 总面积与滤水管表面积之比。<br/>6.2.2.3 滤料(填料) gravelp ack<br/>填 在 滤 水 管 与 孔 壁 之 间起滤水挡砂作用,按含水层平均粒径选配有一定规格的砂砾石料。<br/>6.2-2.4 分层止水interval plugging<br/>在 多 层 含 水 层 的 地 区 进行水文地质钻探时,为取得各个含水层的水文地质资料而用止水材料<br/>将 目 的 含 水 层 (组 、 段 )与其它含水层隔离的工序。<br/>6.2.3 冲洗液消耗量consumption of flushing liquid<br/>在 钻 进 过 程 中 钻 进冲洗液的损失量。在数量上等于某一时间内冲洗液增添量与冲洗液循环系统<br/>中 储 存 量 之 差 。<br/>6.2.4 泥浆钻进mud drilling<br/>用 泥 浆 作 为 冲 洗 介质的钻进方法。<br/>6.2.5 清水钻进drilling with water<br/>用 清 水 作 为 冲 洗 介质的钻进方法。<br/>6.2.6水文地质勘探孔hydrogeologicalexploration borehole<br/>为 查 明 水 文 地 质 条件,按水文地质钻探要求施工的勘探孔。<br/>6.2.7 探采结合孔exploration-production well<br/>水 文 地 质 勘 探 中 既能达到勘探目的,取得所需水文地质资料,又能作为开采井的钻孔。<br/>6.2.8水文地质试验孔hydrogeologicalte stbo rehole<br/>用 于 进 行 抽 水 ,注 水,压水,流速流向、连通等试验的钻孔。<br/>6.2.8.1 抽水孔pumping well<br/>水 文 地 质 勘 探 中 用 作 抽水的水文地质孔。带观测孔的单孔抽水试验,其抽水孔又称中心孔。<br/>6.2-8.2 抽水孔组pumping well group<br/>同 时 抽 水 的 一 组 钻 孔 。<br/>6.2-8.3 观测孔observation well<br/>用 作 地 下 水 动 态 观 测 或在抽水试验中用作观测地下水位(特殊的包括水质、水量、水温)变化<br/>的 钻 孔 。<br/>6.2.8.4注水孔injecting well<br/>用 作 注 水 试 验 的 钻 孔 。<br/>6.2.9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simpleh ydrogeologicalob servationin w ell<br/>在 钻 孔 钻 进 过 程 中对钻孔内水位、冲洗液消耗量,钻孔涌水位置、涌水量和初见涌水水头高度以<br/>及 钻 进 中 出 现 的 异常现象所进行的观测工作。<br/>6.3 水文地质试验<br/>6.3.1 抽水试验pumping test<br/>通 过 水 文 地 质 钻 孔抽水确定水井出水能力,获取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判明某些水文地质条<br/>件 的 野 外 水 文 地 质试验工作。<br/>GB/T 14157一93<br/>6.3.1.1 单孔抽水试验single well pumping test<br/>只在 一 个 抽 水 孔 中 进 行抽水的试验。<br/>6.3.1.2多孔抽水试验multipe wells pumping test<br/>在 抽 水 孔 (组 ) 周 围 配 置若干个观测孔的抽水试验。<br/>6.3.1.3 干扰抽水试验interference-well pumping test<br/>一 般 指 两 个 或 两 个 以 上的孔同时抽水,各孔的水位和水量有明显的相互影响的抽水试验。<br/>6.3.1.4分层抽水试验separate-interval pumping test<br/>将 抽 水 目 的 含 水 层 与 其它含水层隔离,分别进行抽水和观测的试验。<br/>6.3.1.5混合抽水试验mixed-layer pumping test<br/>在 同 一 井 、孔 中 , 对 两 个以上的含水层同时抽水的试验。<br/>6.3.1.6 稳定流抽水试验steady-flow pumping test<br/>在 抽 水 过 程 中 ,要 求 抽 水流量和水位同时相对稳定,并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抽水试验。<br/>6.3.1.7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unsteady-flow pumping test<br/>在 抽 水 钻 孔 中 ,一 般 仅 保持抽水量固定观测地下水位变化或保持水位降深固定,观测抽水量<br/>和 含 水 层 中 地 下 水 水 位变化的抽水试验。可分为定流量抽水试验和定降深抽水试验。<br/>6.3.1.7.1定流量抽水试验constant-discharge pumping test<br/>抽 水 量 固 定 ,水 位 随 时 间 变 化的抽水试验。<br/>6.3.1.7.2 定降深抽水试验constant-drawdown pumping test<br/>抽 水 孔 中 水 位 降 深 固 定 为 一常数,而流量随时间变化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br/>6.3.1.8 试验抽水trail pumping<br/>正 式 抽 水 之 前 ,为 清 洗 钻孔,检查设备及其安装情况,了解最大降深而进行的抽水试验。<br/>6.3.1.9开采性抽水试验trail-exploit ation pumping test<br/>按 未 来 开 采 条 件 或 接 近开采条件要求进行的抽水试验。<br/>6.3.1.10 简易抽水试验simple pumping test<br/>涉 及 含 水 层 范 围 较 小 的短时间的抽水试验。<br/>6.3.2 注水试验injecting test<br/>往 钻 孔 中 连 续 注 水,使孔内水位保持一定高度,测定岩层渗透系数的水文地质试验。<br/>6.3.3 渗水试验pit permeability test<br/>在 地 表 试 坑 注 水 ,坑内水位保持一定高度,根据单位时间内渗人地下的稳定水量来测定包气带<br/>松 散 岩 层 渗 透 系 数的野外水文地质试验。<br/>6.3.4 放水试验dewatering test<br/>在 井 下 通 过 井 孔 ,利用含水层的天然静水压力自行泄水,引起上部地下水水位下降,以获得有关<br/>的 水 文 地 质 参 数 及查清揭露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的试验。<br/>6.3.5 连通试验connecting test<br/>通 过 在 上 游 投 放 指示剂,下游观测指示剂到达情况以查明地下水运动、地下水各通道分布和连<br/>通 及 地 下 水 与 地 表水之间相互联系情况的野外试验。<br/>6.3.6地下水实际流速测定groundwater actual velocity measurement<br/>在 井 孔 中 ,用 示 踪 剂法或流速仪测定地下水实际流速的野外试验方法。<br/>6.3.7 弥散试验dispersion test<br/>根 据 地 下 水 中 由 于质点热动能和机械混合作用引起的化学元素稀释的原理,利用示踪剂来测定<br/>含 水 层 中 地 下 水 的弥散参数的试验。<br/>6.3.8钻孔流速测量borehole flow-velocity measuremont<br/>在 井 孔 中 用 流 速 仪对地下水的流速进行测定的方法。<br/>GB/T 14157一93<br/>6.3.10<br/>3.12<br/>6.3.14<br/>6.3.15<br/>6.3.17<br/>6.3-18<br/>6.3.19<br/>6.3.20<br/>6.3.22<br/>6.3.22<br/>6.3.22<br/>降水入渗试验test of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br/>利用仪器设备或物理化学方法测定大气降水通过包气带岩层的渗入和凝结作用对潜水的补给<br/>量的野外试验。<br/>土的颗粒分析grading analysis of soil<br/>土 中各种粒度相对含量的分析,常按颗粒的粒度大小,分为若干粒级。<br/>水质分析chemical analysis of water<br/>对 水中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及水的物理性质的测定。<br/>1 水质简分析simple chemical analysis of water<br/>对 水中主要物理性质及HCO;,SO;-,CL ,Ca",Mgr+Na+K等常量元素的测定。<br/>2 水质全分析total chemical analysis of water<br/>对 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游离COz、侵蚀COQ、耗氧量、干涸残渣及常见<br/>污 染 成 分等的测定。<br/>3 水质专项分析special chemical analysis of water<br/>根 据专门的目的要求,对水的某些化学成分进行专门的分析。<br/>水的细菌成分分析bacteriologicalan alysiso fw ater<br/>对水中细菌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的分析工作。<br/>岩土化学成分分析。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rock and soil<br/>岩土样品的化学成分含量的分析鉴定。<br/>岩石矿物成分分析mineral composition determination of rock<br/>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含量的分析测定。<br/>土壤可溶盐分析solublesalt analysis of soil<br/>用物 理化学方法对土样浸提液中的可溶盐成分及含量进行的分析测定。<br/>土壤压出液化学分析。hemical analysis liquid from compressive soil<br/>对土 壤加压后挤出的孔隙水进行的化学分析测定。<br/>土壤淋滤液分析chemistry analysis in infiltration liquid from soil<br/>水通过土壤后自然流出的重力水溶液的化学成分测定。<br/>岩石渗透性测定permeability determination of rock<br/>在 一定水头差作用下,多孔岩石渗透能力的测定。<br/>地下水年龄测定datingo fgr oundwater<br/>测定水渗入地下以后经历的时间(以年数计算)。通常按照氖('H),"C等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br/>速度来测定。<br/>地下水同位素测定isotope assaying of groundwater<br/>利用专门仪器、设备对地下水中同位素成分,含量等进行的分析测定。常测定的同位素有氛<br/>(D),氖(T),016`0,8`S32、S34,C12、 N",C" 等。<br/>气体成分分析gas analysis<br/>对溶解于地下水中的气体成分及含量的分析测定。<br/>样品采集sampling<br/>对各类样品的采集和加工之统称。<br/>1 土(岩)样soil(R ock)s ample<br/>从野 外勘查研究地点采集的具有代表性的岩土实物。<br/>2 原状土样undisturbed soil sample<br/>保 持 天 然结构和夭然含水量的土样。<br/>3扰动土样disturbeds oilsa mple<br/>GB/T 14157一93<br/>夭 然 结 构 受 到 破 坏 ,扰 动和水分发生变化的土样。<br/>6.3-22.4 水样water sample<br/>为 了解 天 然 水 体 的 物 质 成分及物理化学性质而采取的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能提供分析、鉴<br/>定 、试 验 的 水 体 实 物 。<br/>6.3.23 初见水位initial water level<br/>当钻 孔 揭 露 含 水 层时,首先发现的地下水面的高程。<br/>6.3.24 稳定水位steady water level<br/>指 变 化 很 小 的 且 无系统上升或下降趋势的地下水位。<br/>6.3.25 静止水位(天然水位) static water level(Natural water level)<br/>抽 水 前 井 孔 中 的 稳定地下水位。<br/>6.3.26 动水位dynamic water level<br/>抽水 试 验 过 程 中 ,钻 孔内某一时刻的水位。<br/>6.3.27 恢复水位recovering water level<br/>从 停 止 抽 水 到 水 位稳定前水位恢复期内任何时刻的水位。<br/>6.3.28 水位降深值drawdown<br/>钻 孔 抽 水 时 ,静 水 位与任一动水位的差值。<br/>6.3.29 抽水孔流量discharge of a pumping.well<br/>在 抽 水 试 验 中 ,抽 水钻孔的出水量。<br/>6.3.30 水位计wellhead water-level gaude<br/>在 水 文 地 质 勘 查 和试验中用以测定钻孔中地下水位的仪器。<br/>6.3.31 流量计flowmeter<br/>在 水 文 地 质 勘 查 和试验中,用以测定钻孔出水量的仪器。<br/>6.3.32 钻孔流速仪well velocity meter<br/>在 钻 孔 中 直 接 测 量流速的仪器。<br/>6.4 水文地质物探<br/>6.4.1 电法勘探electrical prospecting<br/>根 据 岩 石 、土 壤 和 水的电性差异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或研究与地下水赋存有关的地质构造的地<br/>球 物 理 勘 探 方 法 。<br/>6.4.1.1 自然电场法self-potential method<br/>利 用 地 表 下 的 岩 石 由 于氧化还原作用,地下水渗透作用,扩散作用和岩石颗粒的吸附作用等<br/>形 成 的 电 场 (自 然 电 场 )进行的电法勘探。<br/>6.4.1.2 电阻率法resistivity method<br/>根 据 岩 石 和 地 下 水 的 导电性差异,研究它们的电阻率变化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方法。<br/>6.4.1.3 电测深法resistivity sounding<br/>在 地 面 的 测 点 上 ,逐 次 加大供电电极的极距,测量该测深点不同极距的视电阻率值,研究不同<br/>深 度 的 地 电 断 面 情 况 的勘探方法。<br/>6.4.1.4 激发极化法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br/>根 据 岩 石 的 激 发 极 化 效应来寻找金属矿和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间题的电法勘探方法口<br/>6.4.1.5 井中无线电波法borehole radiowave method<br/>根 据 充 水 溶 洞 或 裂 隙 等良导电地质体比一般围岩有较强吸收电磁能的物理性质来找矿、找水<br/>的 方 法 。<br/>6.4.2 水文物探测井hydrogeological well logging<br/>研 究 钻 孔 地 质 一物 性剖面和地下水性质的各种物探测井方法的总称。<br/>GB/T 14157一93<br/>6.4.2.1 电法测井electrical logging<br/>根 据 岩 石 的 电 性 差 异 来研究钻孔地质剖面及水文地质条件的方法。<br/>6.4.2.1.1 电阻率法测井resistivity logging<br/>根 据 岩 层 或 矿 体 与 围 岩 电 阻率的差别研究钻孔地质剖面的方法。<br/>6.4.2.1.2 自然电位测井self-potential(sp) logging<br/>沿 井 壁 测 量 岩 层 或 矿 体 在 天然条件下产生的电位变化的一种测井方法。<br/>6.4-2.2 放射性测井radioactivity logging<br/>在 钻 孔 中 利 用 岩 石 夭 然放射性,Y射线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中子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br/>等 一 系 列 效 应 来 研 究 岩层性质和检查井内技术情况的一组测井方法。<br/>6.4.2.2.1 自然伽马测井natural gamma-ray logging<br/>沿 井 壁 测 量 岩 层 的 天 然 Y 射线强度的方法。<br/>6.4-2-2.2 伽马一伽马密度测井gamma-gamma density logging<br/>用 附有 Y 源 的 井 下 装 置 ,在井中探测该Y源所释放的射线,经岩层散射后的强度,从而可测<br/>得 岩 层 密 度 ,进 而 划 分 钻 孔 剖面的测井方法。<br/>6.4.2.2.3 中子中子测井neutron neutron logging<br/>将 中 子 源 随 井 下 仪 器 放 入 钻孔中,测量源附近中子分布状态研究岩层减速性质和吸收性质<br/>的 一 种 放 射 性 测 井 方 法 。<br/>6.4.2.3 放射性同位素测井(放射性示踪测井) radioactive isotope logging<br/>在钻 孔 中 , 利用 放 射 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元素,以达到划分渗透性地层,研究地下水运动特征和<br/>油 层 动 态 ,检 查 钻 孔 技 术情况和水压裂效果等的一种放射性测井方法。<br/>6.4.2.4 声波测井acoustic logging<br/>利 用 声 波 在 介 质 中 传 播特点的各种测井方法的总称。<br/>6.4-2.5 流量测井flowmeter logging<br/>通 过 在 钻 孔 水 面 以 下 放入钻孔流量仪以测定和研究钻孔剖面及水文地质参数的一种测井方<br/>法 。<br/>6.4-2.6 井中电视(超声成相测井) borehole television (BHTV)<br/>通 过 用 电 视 摄 像 机 或 超声换能器沿井壁扫描,在地面的电视监视器或示波管上观察井壁情况<br/>并 进 行 磁 带 收 录 (或 照 相)的一种测井方法。<br/>6.4.3 浅层地震勘探shallow seismic prospecting<br/>利 用 人 工 激 发 的 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的规律来探测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br/>勘 探 方 法 。 勘 探 深度在300米以内的称浅层地震勘探。<br/>6.4.4 放射性找水法radioactive method for groundwater search<br/>利 用 放 射 性 物 质 的Y射线或a射线进行地质勘查和寻找地下水的方法。<br/>6.4.5 声频大地电场法audio-frequency telluric method<br/>利 用 天 然 电 磁 场 的音频部分进行地质勘查和寻找地下水的方法。<br/>6.4.6 甚低频电磁法ver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method<br/>利 用 导 航 台 的 甚 低频电磁波进行地质勘查和寻找地下水的方法。<br/>6.5 遥感<br/>6.5.1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br/>利 用 飞 机 、卫 星 或 其他飞行器作运载工具,以电磁能检测和量度目标性质的一种技术手段。<br/>6.5.2 航天遥感space remote sensing<br/>以 各 种 人 造 卫 星 、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作运载工具(遥感平台)的遥感技术。<br/>6.5.3 航空遥感aerial remote sensing<br/>GB/T 14157一93<br/>以 各 种 飞 机 、气 球 等作运载工具的遥感技术。<br/>6.5.4红外遥感infrared remote sensing<br/>应用 红 外 波 段 的反射(波长。.76-3K m)或辐射(一般波长小于15p m)能量的遥感技术。<br/>6.5.5航空图象aerial image<br/>用 飞 机 对 地 面 进 行摄像、多光谱扫描、微波扫描等所获得的影像资料。<br/>6.5.6 卫星图象satellite image<br/>人 造 地 球 卫 星 在 运行过程中,通过电视摄像机、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等传感器对目标物进<br/>行 摄 像 或 扫 描 所 获得的影像资料。<br/>6.5.7热红外图象thermal infrared image<br/>由热 红 外 扫 描 器 接 收和记录目标物发射的热辐射能所形成的图像。<br/>6.5.8 热J量图像thermal inertia image<br/>利 用反 照 率 A 和昼夜温差△7的遥感影像,按(Q-A)/AT比值制成,能代表地物热惯量(P=<br/>月 P CK ) 特 征 的 图 像 。<br/>6.5.9 遥感图像处理processing of remote sensing image<br/>对 卫 星 像 片 、航 空 像片等各种遥感图像进行校正、增强、统计和分类的一系列处理技术方法的总<br/>称 。<br/>6.5.10像片地质解释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photo<br/>根据 象 片 的 各 种 影 象特征来辨认和分析岩性、构造、地貌、水文、动力地质等地质现象的过程。<br/>6.5们像片地质解释标志markf org eologicalin terpretation<br/>在 遥 感 图 像 上 反 映地质体属性的色调、影纹、形状,阻影等用以分析推断地质情况的各种影像<br/>特 征 。<br/>6.5.12像片水文地质解释hydrogeologicalin terpretationo fph oto<br/>根据 地 形 、 地貌 、 植 被、土壤和地质构造等解释标志来研究地下水分布的像片判读和解释工作。<br/>6.5.13 水质遥感water quality remote sensing<br/>应 用 遥 感 技 术 对 地表水的水温、浊度、含盐度、叶绿素与悬浮物含量等水质参数进行的监测。<br/>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br/>7.1 地下水资源<br/>7.1.1 地下水资源groundwater resources<br/>含 水 层 中 具 有 利 用价值的地下水水量。<br/>7.1.2 地T水天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 of groundwater<br/>天 然 条 件 下 ,地 下 水在循环交替过程中,可以得到恢复的那部分水量,即多年平均补给量。<br/>7.1.3 地下水开采资源exploitable groundwater resources<br/>在一 定 的 技 术 经济条件下,在不致于引起严重环境地质问题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可以从含水<br/>层 中取 出 的 地 下水水量,常用于表征区域性的地下水开采资源。<br/>7.1.4 地下水可开采量(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allowable withdrawal of groundwater<br/>在 水源 地 设 计 的开采时期内,以合理的技术经济开采方案,在不引起开采条件恶化和环境地质<br/>问题 的 前 提 下 ,单 位时间内,可以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最大水量。常用于表征集中地下水源地的可<br/>开 采 水 量 。<br/>7.1.5 地下水人工补给资源(地下水人工补给量) artificially-recharged groundwater resources<br/>通过 人 工 补 给 地下水设施,在含水层中新增加的地下水资源。<br/>7.1.6 地下水补给量groundwater recharge<br/>在 天 然 或 开 采 条 件下,单位时间内以各种方式进入到含水层中的水量。<br/>Gs/T 14157一93<br/>7.1.7 激发补给量induced recharge of groundwater<br/>含 水 层 在 开 采 条 件下所获得的大于天然补给量部分的补给量。<br/>7.1.8 地下水储存量(地下水储存资源) groundwater storage<br/>是 地 下 水 在 多 年 循环交替过程中,积存于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体积。<br/>7.1.8.1 容积储存量volumetric storage<br/>常压 条 件 下 ,储 存 在 含水层空隙中的重力水体积,可近似的表征潜水含水层的储存量。<br/>7.1.82 可变储存量(地下水调节储量) variable storage (regulated groundwater storage)<br/>在 潜 水 含 水 层 水 位 变 动带内的容积储存量。<br/>7.1.8.3 不变储存量(永久储量) constant storage (permanent storage)<br/>在 潜 水 含 水 层 最 低 水 位以下的容积储存量。<br/>7.1.8.4 弹性储存量elastic storage<br/>大于 常 压 条 件 下 ,储 存于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体积。当水头压力降低时,这一部分水量可以从含<br/>水 层 中 释 放 出 来 。<br/>7.1.9 地下水径流量(地下水动储量) groundwater runoff<br/>单 位 时 间 内 通 过 含水层某一代表性横断面的地下水流量。<br/>7.2 地下水资源评价<br/>7.2.1 地下水资源评价groundwater resource evaluation<br/>对地 下 水 资 源 数量和质量作出的评价。<br/>7.2.1.1 地下水水量评价evaluation of groundwater quantity<br/>对 地 下 水 源 地 或 某 一 地区、某个含水层的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对<br/>所用 计 算 方 法 的 适 宜性、水文地质参数的可靠性、资源计算结果精度、开采资源保证程度所做<br/>出 的 全 面 评 价 。<br/>7.2 .1.2 地下水资源保证程度guaranteed egreeo fg roundwaterr esources<br/>实 测 或 计 算 确 定 的 地 下水资源量,在水量统计时间内出现的机遇大小。<br/>7.2.1.3 地下水资源评价精度分级accuracy grad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br/>根 据 水 文 地 质 条 件 研 究程度、资源计算方法的适宜性、水文地质参数的正确程度和补给量的<br/>保证 程 度 , 对地 下 水 开采资源计算结果相对精确程度所做出的分级。<br/>7.2.2 地下水模型groundwater model<br/>为了 研 究 地 下 水 储 存与运移规律所建立的、能反应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并可模拟地下水运动的地<br/>质 、物 理 及 数 学 的 基本模式。<br/>7.2.2.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conceptual hydrogeological model<br/>把含 水 层 实 际 的 边 界性质、内部结构、渗透性质、水力特征和补给排泄等条件概化为便于进行<br/>数 学 与 物 理 模 拟 的 基 本模式。<br/>7.2.22 地下水物理模型physical model of groundwater<br/>用 与 地 下 水 渗 流 原 理 、过程相同,数学模型相似的砂槽、缝隙槽以及电、热传导的物理模型,室<br/>内模 拟 研 究 实 际 地 下 水渗流运动的一种实验手段。<br/>7.2.2.3 地下水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 of groundwater<br/>以 水 文 地 质 概 念 模 型 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能刻划和再现实际地下水系统结构、运动特征和<br/>各 种 渗 透 要 素 的 一 组 数学关系式,统称为地下水数学模型<br/>7.2.24 确定性模型deterministic model<br/>变 量 之 间 具 有 严 格 确 定函数关系的地下水数学模型。<br/>7.2-2.5 随机模型stochastic model<br/>在 数 学 关 系 式 中 含 有 一个或多个随机变量的地下水数学模型。<br/>Gs/T 14157一93<br/>7.2-2.6 集中参数模型lumped parameter model<br/>描 述 地 下 水 系 统 特 征 和动态的参数不随空间坐标而变化的地下水数学模型。<br/>7.2-2.7 分布参数模型distributed parameter model<br/>描 述 地 下 水 系 统 特 征 和动态的参数随空间坐标而变化的地下水数学模型。<br/>7.2.2.8 地下水水量模型groundwater flow model<br/>可描 述 与 模 拟 地 下 水 流运动规律(水量变化)的数学或物理模型。<br/>7.2. 2. 9 地下水水质模型(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 groundwater quality model (solute transfer<br/>mo d el )<br/>可 描 述 与 模 拟 地 下 水 中溶质运移规律(浓度变化)的数学或物理模型。<br/>7.2.2.10 水质突变模型model of abrupt change of groundwater quality<br/>描 述 不 同 密 度 、不 同 性 质地下水突变界面运动规律的地下水水质模型。常用于研究滨海地区<br/>地 下 咸 水 和 淡 水 分 界 面的运移规律。<br/>7.2.2.11 热量传输模型heat transfer model<br/>建 立 在 热 量 传 导 原 理 基础上,能够描述和预测地下水温度变化、热量传输的地下水数学模<br/>型 。<br/>7.2.2.12 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management model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br/>在 地 下 水 系 统 模 拟 模 型基础上,根据系统工程学原理和优化技术所建立的,旨在寻求技术、<br/>经 济 、环 境 最 佳 目 标 条 件下确定地下水最优开采方案的数学模型。<br/>7.2.2.13 地下水水量管理模型(地下水水力管理模型) groundwater hydraulic management model<br/>用 于 解 决 地 下 水 (或 其 他水源)水量分配和地下水开采量、水位控制以及取水工程合理布局<br/>等 问 题 的 地 下 水 资 源 管理模型。<br/>7.2.2.14地下水水质管理模型ground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model<br/>用 于 解 决 地 下 水 水 质 管理和污染控制问题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br/>7.2.2.15 地F水经济管理模型groundwater economic management model<br/>旨在 寻 求 取 水 工 程 投资 、 管理和提水费用最低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的地下水管理模型。<br/>7.2.2.16地下水资源管理专家系统expertsy stemo fgr oundwaterre sourcesm anagement<br/>利 用 专 家 知 识 在 电 子 计算机上解答地下水资源管理问题的人工智能技术。<br/>7.2.2.17 数学模型识别。alibr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br/>在 已 知 数 学 模 型 初 、边 值条件下,通过对地下水系统模型的输入和输出计算结果的分析,以<br/>达 到 选 择 正 确 参 数 (即 参数识别)、校正已建立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的计算过程。<br/>7.2.2.18 数学模型检验verific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br/>根 据 模 型 识 别 后 的 参 数和已知初、边值条件,选用更长计算时段,通过对地下水系统模型的<br/>输 人 和 输 出 计 算 ,使 计 算所得数据与实际观测数据有最好的拟合,以进一步提高数学模型正<br/>确 性 。<br/>7.2.2.19 地下水预报模型groundwater prediction model<br/>在 模 型 识 别 和 检 验 基 础上,给定预报时段模型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后,可预报地下水水位或<br/>溶 质 浓 度 时 空 变 化 规 律的数学模型。<br/>7.2.3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methods of groundwater resource evaluation<br/>用 于 确 定 地 下 水 资源数量的渗流理论计算、模拟实验、抽水试验、实测流量和比拟的方法。<br/>7.2.3.1 开采一试验法exploitation pumping test method<br/>在地 下 水 的 非 补 给 期(或枯水期)按接近取水工程设计的开采条件进行较长时间的抽水试验,<br/>然后 根 据 抽 水 量 、水 位 降深动态或开采条件下的水量均衡方程求解出水源地枯季补给量,并<br/>以此 量 作 为 水 源 地 的 允许开采量。<br/>GB/T 14157一93<br/>7.2.3. 9<br/>7.2.3.11<br/>补给疏干法compensation-dewatering method<br/>根据水均衡的原理和以丰补欠的原则,把丰水期多余的地下水补给量(即大于开采量的那一<br/>部分补给量)平均分配到枯水期进行开采的资源评价方法。<br/>涌水量方程外推法(试验推断法) discharge equation extrapolation method<br/>根据三个以上落程的稳定流抽水试验所得到的涌水量与水位降深函数关系,外推设计降深条<br/>件下水井可开采量的资源评价方法。<br/>降落漏斗法depression cone method<br/>根据已开采承压水源地稳定水位降落漏斗的深度与漏斗内地下水开采量之间的近似直线关<br/>系,下推更大降深条件下水源地开采量的一种可开采量计算方法。<br/>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br/>利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分析地下水开采量与水位降深、降水量等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建立相<br/>应的回归方程,并据此下推设计开采条件下(给定水位降深或其它影响因素值)水源地的可开<br/>采量。<br/>水均衡法water balance method<br/>根据某一均衡区、某一均衡期内地下水补给量、消耗量和储存量之间的数量平衡关系,利用所<br/>确定的均衡要素计算地下水夭然资源(或补给量)和开采资源(可开采量)的资源评价方法。<br/>平均布井法method of well uniform configuration<br/>假定含水层为隔水边界包围的均质体,把含水层划分为若干正方形网格,在每一网格中心布<br/>置水井,然后按周边隔水的井流公式和设计开采条件计算出一口水井的涌水量,再乘以总井<br/>数并加上地表水渗入量,即为含水层的可开采量。<br/>水力削减法hydraulic cut method<br/>是直接根据单井稳定流抽水试验的流量、水位降深资料和水位迭加原理,计算承压含水层(或<br/>厚大潜水含水层)中完整井群干扰出水量的一种半经验方法。<br/>非稳定流干扰井近似计算法approximate calculation of unsteady flow with interfering<br/>wells<br/>是根据承压水井单独和干扰抽水时的非稳定井流公式和水位迭加原理推导出的简易水位计<br/>算公式,去计算水井在设计开采期末刻水位降深值的近似计算方法。<br/>开采强度法mining intensity method<br/>在 大范围的平原开采区,可将井位分布较均匀、水井流量相差不大的区域概化成一个或几个<br/>规则形状的开采区,将分散井群的总流量概化为开采强度。然后按非稳定流的面积井公式去<br/>推算设计水位降深条件下的开采量或给定开采量条件下某一时刻开采区中心的水位降深。<br/>这种方法即为开采强度法。<br/>地下径流模数法modulus method of groundwater runoff<br/>用 已知地下水径流模数乘以含水层汇水区范围,从而求得含水层地下水夭然资源的一种计<br/>算 方法。<br/>开采 模数法evaluationm ethodo fe mployingg roundwatere xtractionm odulus<br/>是根据已知的含水层允许开采模数乘以含水层分布面积,从而估算区域地下开采资源的一<br/>种 计算方法。<br/>河流 水文图分解法(流量过程分割法) stream flow hydrographd iagram method(H ydrogr<br/>aphs eparationm ethod)<br/>当 河流排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时,利用河水流量过程曲线,考虑具体水文地质条件,将流域<br/>范 围内的地下径流量直接分割出来,并以此量表征测流断面上游流域范围内的地下水天然<br/>资 源。<br/>GB/T 14157一93<br/>7.2.3.14 暗河断面截流法method of flow interception from across-section of underground river<br/>在 岩 溶 水 主 要 以 管 道 流形式分布地区,选取与区域地下水流向垂直的截流计算断面,用水文<br/>测 流 法 或 抽 水 方 法 直 接确定出通过该断面的各条暗河流量,其暗河流量的总和即为区域岩<br/>溶 水 天 然 资 源 。<br/>7.2.3.15 泉流量衰减方程法method of spring flow attenuation<br/>根 据 泉 水 流 量 动 态 资 料,利用泉水流量衰减方程(如布西涅斯克流量衰减方程)预测泉水无<br/>补给 季 节 任 一 时 刻 流 量值 的一种计算方法。<br/>7.2.3.16 泉流量频率取值法calculation method of assurance rate of spring flow<br/>将 长 期 观 测 得 到 的 泉 水流量值,以月平均流量为统计单位,按大小(或按流量区间值大小)顺<br/>序排 列 , 分 别计 算 各 流 量 级(或区间值)的频率和保证率,并按供水工程设计要求的保证率选<br/>取 出 相 应 的 泉 流 量 值 作为泉水的允许开采量。<br/>7.2.3.17 水文地质比拟法hydrogeologic analogy method<br/>根 据 已 开 采 水 源 地 或 已完成详勘工作水源地的实际或预测开采量(或水文地质参数),近似<br/>地 推 算 水 文 地 质 条 件 相似水源地的可开采量。<br/>7.2.3.18 黑箱法(系统理论分析法) black box method(the method of systematology theory)<br/>通 过 对 地 下 水 系 统 输 入、输出信息的分析,确定出系统的特征函数、权序列,从而建立起地下<br/>水 系 统 的 水 量 预 报 模 型,常用于北方岩溶大泉动态预测。<br/>7.2.3.19 电网络模拟试验法electric network simulation experiment<br/>根 据 电 流 场 和 地 下 水 渗流场物理特征和数学模型相似原理,用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构成的<br/>电 网 络 模 型 来 模 拟 地 下水运动的物理实验方法。<br/>7.2.3.20 线性规划法linear programming method<br/>指 在 建 立 地 下 水 资 源 管理模型时,目标函数与全部约束条件均为线性的一种优化方法。<br/>7.2.3.21 非线性规划法non-linear programming method-<br/>指 在 建 立 地 下 水 资 源 管理模型时,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中有一个或多个为非线性的优化方<br/>法 。<br/>7.2.3.22 动态规划法dynamic programming method<br/>在 研 究 地 下 水 资 源 管 理的多阶段决策过程问题时,把间题分为有限个阶段,运用递推关系,<br/>逐 阶 段 依 次 作 最 优 决 策,进而使全过程达到最优的一种优化方法。<br/>7.2.3.23 层次分析法hierarchical analysis method<br/>是 以 聚 类 分 析 和 模 式 识别为理论基础,对水资源管理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优化方法。<br/>7.2.4 水文地质条件概化conceptualization of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br/>将 计 算 区 实 际 存 在的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简化或概化为已知地下水数学模型建立模型时要求的<br/>标 准 格 式 。<br/>7.2.4.1 渗流场剖分(单元划分) dissection of seepage field<br/>以某 种 几 何 形 状 将 地下水渗流场,离散为有限小均衡单元的过程。<br/>7.2-4.2 剖分网格dissection network<br/>通 过 渗 流 场 剖 分 所 得 到的,同类儿何图形的单元网格。<br/>7.2-4.3 结点node<br/>一 般 将 渗 流 场 剖 分 单 元(或剖分网格)间的连接点称为结点,有时也将差分网格中心点称为结<br/>点 。<br/>7.2-4.4 结点井nodal well<br/>位 于 结 点 上 的 抽 水 或 注水井称为结点井。<br/>7.2.4.5 内结点internal node<br/>3吕<br/>GB/T 14157一93<br/>数 值 法 计 算 区 内 部 的 结点。<br/>7.2-4.6 外结点(边界结点) external node<br/>数 值 法 计 算 区 边 界 上 的结点。<br/>7.2.4.7 计算结点computationn ode<br/>在 数 值 法 计 算 过 程 中 ,需要输出地下水位值的结点,包括所有的内结点和一类边界上的外结<br/>J汽 。<br/>7.2-4.8 观测结点observation node<br/>具 有 地 下 水 位 动 态 观 测数据的结点。<br/>7.2-4.9 边界井boundary well<br/>位 于 外 结 点 上 的 抽 水 井或注水井。<br/>7.2.4.10 已知水位边界(一类边界) boundary of known water level<br/>已知 外 结 点 水 位 值 的 边界。<br/>7.2.4.11 已知流量边界(二类边界) boundary of known flow<br/>已知 地 下 水 流 入 或 流 出量的边界。<br/>7.2.4.12 混合边界(三类边界) Mixed boundary<br/>由 已知 水 位 和 已 知 流 量边界共同组成的计算渗流场的边界。<br/>7.2.4.13 定水头边界boundary of fixed water level<br/>水 位 数 值 不 变 的 已 知 水位边界。<br/>7.2-4-14 定流量边界boundary of fixed flow<br/>流 量 数 值 不 变 的 已 知 流量边界。<br/>7.2. 5 数值法工作流程flowchart of numerical method<br/>数 值 模 型 解 决 地 下水资源评价课题的工作步骤。<br/>7.2-5.1 参数匹配parameter matching<br/>在 地 下 水 数 值 模 型 识 别过程中,为使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拟合误差达到允许范围而提出的水文<br/>地 质 参 数 的 最 佳 组 合 。<br/>7. 2. 5.2 参数优选parameter optimization<br/>在 地 下 水 数 值 模 型 识 别阶段,通过地下水动态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的拟合过程,求出含水层<br/>最 优 参 数 值 的 计 算 过 程。<br/>7.2.5.3 水头场water head field<br/>用 地 下 水 等 水 位 线 表 示的地下水渗透流场。<br/>7.2. 5.4 水头降深场field of water-head drawdown<br/>用 某 一 时 段 地 下 水 位 等降深线表示的地下水渗透流场。<br/>7.2.55 水头场的拟合fitting of water-head field<br/>利 用 同 一 时 刻 数 值 模 型计算出的水位值与实测水位值所编绘的等水位线图或水位坡度线的<br/>迭置 对 比 , 以判 别 数 值计算结果的误差和模型与参数取值的正确性。<br/>7.2.5.6 水头降深场的拟合fittingo fw aterh eadd rawdownf ield<br/>利 用 同 一 时 段 内 数 值 模型计算出的水位变幅值与实测水位变幅值所编绘的等降深线图或某<br/>些 点 上 的 水 位 历 时 曲 线的迭置对比,以判别数值计数结果的误差和模型与参数取值的正确<br/>性<br/>7.2.5 .7 解逆问题(反演计算) solvingo fin versep roblem<br/>即计 算 域 内 任 何 时 刻 结点水位和地下水开采量等源汇项均为已知数据,而通过数值计算达到<br/>求 出 水 文 地 质 参 数 和 验证数学模型的演算过程。<br/>7.2-5.8 解正问题(正演计算) solving of direct problem<br/>弓9<br/>GB/T 14157一93<br/>利 用 解 逆 问 题 求 得 的 水文地质参数和验证后的数学模型求解出不同开采方案的水头或流量<br/>值 的演 算 过 程 。<br/>7.2.6 地下水资源计算参数date used for groundwater resources calculation<br/>参 与 地 下 水 资 源 计算的各种水文地质数据。<br/>7.2.6.1 地下水开采量groundwater withdrawal<br/>通 过 地 下 集 水 建 筑 物 单位时间抽取出的地下水量。<br/>7.2-6.2 地T水设计开采量designed groundwater withdrawal<br/>按供 水 设 计 选 用 的 取水工程布局、结构、开采条件、采用水量模型计算出来的地下水开采量。<br/>7.2-6.3 水井最大出水量maximum yield of water well<br/>与 最 大 水 位 降 深 相 对 应的水井流量。<br/>7.2-6.4 单井出水量yield of single well<br/>一 口 水 井 在 某 一 降 深 条件下的流量。<br/>7.2.6.5 干扰井出水量yield from interference wells<br/>二 口以 上 水 井 同 时 抽水且井间水位发生干扰时的水井出水量。<br/>7.2.6.6 初始水位initial water level<br/>水 文 地 质 计 算 中 ,某 一 计算时段开始时刻的地下水水位值。<br/>7.2-6.7 设计水位降深designed drawdown<br/>取 水 工 程 设 计 时 ,根 据 需水量要求、含水层埋藏条件、抽水设备吸(扬)程以及防止有害环境地<br/>质 作 用 等 要 求 而 确 定 的水井工作时的水位下降深度。<br/>7.2-6.8 允许水位降深allowable drawdown<br/>根 据 含 水 层 埋 藏 条 件 ,抽水设备吸(扬)程和环境保护要求所确定的水井或某一指定地点的地<br/>下 水 位 最 大 降 深 值 。<br/>7.2-6.9 水源地设计开采时间designed time of groundwater mining in well field<br/>水 源 地 保 证 按 设 计 开 采条件工作的时间,对于稳定开采动态的水源地,其设计开采时间应该<br/>是 无限 的 , 对 于非 稳 定开采动态的水源地,其设计开采时间应等于井中水位达到设计水位降<br/>深所 需 时 间 。<br/>7.2.6.10 水井设计使用年限designed eifetime of water well<br/>一 般 是 指 管 井 按 井 管 材料的抗腐蚀性、水井结构的坚固程度所确定出的水井按正常开采条<br/>件 工 作 的 时 间 。<br/>7.2.6.11 含水层单位储存量specific storage of aquifer<br/>地 下水 位 每 下 降 一 米 时 ,含水层所能提供的水量体积,其值等于含水层的面积乘以给水度<br/>(潜 水 含 水 层 ) 或 储 水 系数(承压含水层)。<br/>7.2.6.12 含水层补给模数recharge modulus of aquifer<br/>单位 面 积 含 水 层 在 天 然 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补给水量,常用单位为m'/km2<br/>·a 或 L /km z ·s ,<br/>7.2.6.13 含水层开采模数explotable modulus of aquifer<br/>单 位 时 间 从 单 位 面 积 含水层中抽取出来的地下水量,常用单位为m'/km'一或L/km'" s o<br/>7.2.6.14 含水层允许开采模数allowable explotable modulus of aquifer<br/>在 不 使 开 采 条 件 恶 化 、不致于引起严重环境地质问题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允许从单位面积含<br/>水层 中 抽 出 的 最 大 水 量 ,常用单位m'/km'" a 或L/km'" s ,<br/>7.2.6.15 地下水开采强度explotable intensity of groundwater<br/>以 水 层 厚 度 表 示 的 开 采模数,常用单位是mm/a.<br/>7.2.6.16 地下水补给强度recharge intensity of groundwater<br/>cs/T 14157一93<br/>2.6. 18<br/>以水层厚度表示的含水层补给模数,常用单位是mm/a.<br/>垂向补给强度vertical recharge intensity<br/>单位时间内,含水层在垂向上所获得的补给水层厚度,常用单位是mm/a,<br/>侧向流人量lateral inflow<br/>单位时间内,以水平径流方式流人含水层的地下水量,其量纲为〔L'/L " TD.<br/>干扰系数(涌水量减少系数) interference coefficient<br/>水井在相同降深条件下,非干扰时的出水量(Q)与干扰时的出水量(Q‘)之差,与非干扰时的<br/>出水量之比值,其表示式为:<br/>a= (Q 一Q')/Q<br/>7.2.6.20 泉流量衰减系数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spring flow<br/>在泉 水 流 量 衰 减 方 程 中 ,反应泉水在无补给期间流量衰减规律的一个系数。<br/>7.2.6.21 参数初值initial value of parameter<br/>在进 行 数 值 模 型 的 识 别时 ,模型计算水位与实测水位的拟合误差未达到要求精度之前输入<br/>模 型 中 的 导 水 系 数 、贮 水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值。<br/>7.2.6.22 模型参数model parameter<br/>在 地 下 水 的 数 学 模 型 中,经过模型识别和验证后所采用的水文地质参数。<br/>7.2.6.23 水位拟合误差matening difference of water level<br/>在 进 行 地 下 水 流 数 学 模型的识别与验证时,模型计算的地下水位值与实测水位值之差。可用<br/>绝 对 误 差 或 相 对 误 差 表示。<br/>了.3 地下水资源开发<br/>7.3.1 地下水源地groundwater source field<br/>地 下 集 水 建 筑 物 相对集中分布的地段。<br/>7.3.1.1 集中供水水源地well field for concentrated water supply<br/>较 多 水 井 集 中 布 置 于 含水层的富水地段、开采强度较大、井间水位常常相互干扰、供水保证率<br/>要 求 较 高 的 地 下 水 源 地,一般指城镇和工矿企业的供水水源地。<br/>7.3.1.2 地下水灌区(井灌区) irrigation region of groundwater<br/>指 以 地 下 水 作 为 灌 溉 水源的灌区。<br/>7.3.1.3 傍河水源地riverside source field<br/>水 井 靠 近 河 岸 布 置 、并 主要依靠河水侧渗补给的水源地。<br/>7.3.1.4 稳定型水源地stable-type source field<br/>开 采 量 和 动 水 位 在 整 个开采时期内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的地下水源地。<br/>7.3.1.5 消耗型水源地depletion-type source field<br/>开采 量 和 动 水 位 长 期处于衰减和下降过程的地下水源地。<br/>7.3.1.6 调节型水源地regulation-type source field<br/>开 采 量 和 动 水 位 在 枯 水季节或枯水年分处于衰减和下降状态,而在丰水季节或丰水年又能恢<br/>复 到 正 常 状 态 的 水 源 地。<br/>7.3.1.7 宜井区suitable field for corrstruction water well<br/>适 合 于 凿 井 取 用 地 下 水的地段。<br/>7.3.2 地下集水建筑物groundwater collecting structure<br/>为 抽 水 或 排 水 而 设置的汇集地下水的工程设施。可分为垂直、倾斜和水平集水建筑物三大类。<br/>7.3.2.1 管井tube well<br/>GB/T 14157一93<br/>7.3<br/>2.8<br/>2.9<br/>3.2.10<br/>2.12<br/>有井管护壁、井径一般为。2-0.5 m的水井。<br/>裸井barefoot well<br/>无井管护壁的水井。<br/>灌溉机井pumping well for irrigation<br/>专用于农田灌溉的动力抽水井。<br/>回灌井injection well<br/>专用于进行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垂直集水建筑物。<br/>热水井hot water well<br/>专用于开采地下热水、热气的管井。<br/>大口井large-diameter well<br/>水井直径一般为1-5 m的垂直集水建筑物。<br/>手压井manual-operatel pumping well<br/>使用手压水泵提水的管井。<br/>真空井vacuum-pumping well<br/>为井管与吸水管直接连结而成的密封管井。当水泵开动后,由于井筒形成真空腔,可增加进水<br/>量和节省能耗。<br/>虹吸井siphon well<br/>通过虹吸管将附井(不安装抽水机的水井)中的地下水集中于抽水主井的一种串联井。适合<br/>于开采浅埋藏的潜水。<br/>排污井waste disposal well<br/>专用于向地下排放污水的垂直管井或大口井。<br/>集水廊道water-collecting gallery<br/>位 于含水层中,由透水井壁和反滤层组成的一种近水平分布的集水工程。<br/>截潜流工程underground flow intercepting works<br/>为 最大限度拦蓄季节有水沟谷谷底潜水,而由垂直沟谷的地下水截水墙和集水廊道组成的<br/>集 水工程。<br/>斜井inclined well<br/>一般断面尺寸1.8MX2.0m、倾角200^-40。的倾斜坑道集水工程,适用于开采坚硬岩石、埋<br/>深 较大的裂隙岩溶水。<br/>坎儿井karez<br/>一种由直井、地下廊道组成的截水和输水的地下廊道系统。(直井用作分段施工和建成后检<br/>修清淤之用);适用于开采山前地区洪积层中水面坡度较大的潜水,由于廊道坡度小于地面<br/>坡度,故可将地下水自流引出地面。<br/>辐射井radial well<br/>带有横向辐射滤水管的大口井。大口井主要用于储水,在井底或井壁向含水层中打入一层或<br/>数层辐射状分布的滤水管,以扩大水井的进水断面,增加水井出水量。<br/>引泉工程spring water diversion works<br/>当 以泉水做为供水水源时,为增大泉水流量而建的地下截流、集水和引流工程<br/>扩泉井enlarged spring well<br/>为 增大出水量而在泉口位置上开挖加深而成的水井。<br/>平塘(大池) pond<br/>为一种平面尺寸在5 mx5 m以上、深度一般小于巧m的大口径集水工程。适用开采埋藏<br/>不 深的风化裂隙水和经常无水沟谷中的冲洪积孔隙水,具有集水和蓄水双重作用。<br/>3.2. 3.2<br/>7.3.2.16<br/>7.3.2.17<br/>GB/T 14157一93<br/>7.3. 3 水井布局water well arrangement<br/>为 经 济 而 有 效 的 开发地下水资源,而对水井纵向结构与平面排列的几何形式、井排方向、井间距<br/>离 等问 题 所 进 行的合理布局与设计。<br/>7.3.3.1 全断面取水full cross-sectional pumping<br/>在 管 井 穿 过 的 整 个 含 水层剖面上,均下置过滤器(但在稳固的基岩含水层段可为裸井)以保证<br/>让 整 个 含 水 层 中 的 地 下水顺利进入管井中。<br/>7.3-3.2 混合取水mixed-layer pumping<br/>用 一 眼 管 井 同 时 开 采 多个含水层中的地下水<br/>7.3-3.3 过滤器有效长度effective length of well screen<br/>在 大 厚 度 、富 水 性 较 强 的含水层中进行抽水时,在一定水位降深条件下,水井出水量的增加幅<br/>度 将 随 着 过 滤 器 长 度 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明显减少。在管井设计中,一般把出水量增加量只占<br/>整 个 水 井 出 水 量 5 % -10%的过滤器长度省掉,而把占管井出水量90%-95%的一段过滤器<br/>称 之 为 过 滤 器 的 有 效 长度。<br/>7.3. 3. 4 井组取水wellg roupp umping<br/>为分 层 或 分 段 取 水 需要,在一个取水点上同时布置几个位置相近(井距5^-10m )深度相同或<br/>不 同 的 水 井 进 行 同 时 抽水。<br/>7. 3.3. 5 分段取水well-interval separate pumping<br/>开 采 大 厚 度 含 水 层 时 ,为减少垂向干扰和充分利用整个含水层断面的地下水,而设计的一组<br/>位置 靠 近 ( 5^ 10 m )、深度不同的水井。<br/>7.3-3.6 分层取水stratified pumping<br/>当 垂 向 上 有 多 个 含 水 层时,为避免水井过于集中在某一含水层中,因干扰剧烈,而影响出水<br/>量 ,或 为 分 别 开 采 不 同水质含水层的需要,而采用深度不同的水井,分别开采各不同的含水<br/>层<br/>7.3.4 水井病害water well hazard<br/>水 井 在 设 计 使 用 年限内所出现的、导致出水量衰减、水质恶化以致水井报废的有害作用。<br/>7.3.4.1 水井腐蚀water well corrosion<br/>因地 下 水 中 的 溶 解 氧 、电化学和微生物作用而对管井的金属井管、过滤网、缠丝、垫筋等产生<br/>的腐 蚀 破 坏 作 用 ,以 及 二氧化碳和硫酸盐等对混凝土井管的侵蚀破坏作用。<br/>7.3.4.2 水井结垢water well incrustation<br/>水 井 的 腐 蚀 产 物 和 地 下水中的化学和胶体沉淀物附着于过滤管包网或滤料颗粒表面而形成<br/>的硬 质 胶 结 物 。<br/>7. 3.4.3 水井堵塞water well clogging<br/>由于 水 井 的 结 垢 或 因 含水层中残留泥浆和粉细颗粒进人而使滤水管孔眼、包网眼以及滤料孔<br/>隙逐 渐被 充 填 而 使 水 井进水条件恶化的现象。<br/>7. 3.4.4 水井涌砂water well sand-gushing<br/>由 于 水 井 过 滤 器 设 计 上的缺陷或井管损坏、开裂、折断以及年久失修等原因,而导致含水层中<br/>的 细 颗粒 物 质 ,随 着 抽 水而不断进入水井的一种有害现象。<br/>了4 地下水资源保护<br/>7.4.1 地下水资源保护ground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br/>为使 地 下水 资 源 免于枯竭、水质和开采条件免于恶化的理论与方法。<br/>7.4.2 含水层疏干率aquifer dewatering rate<br/>在 非 稳 定 开 采 动 态下,含水层实际被疏干的速度,一般以每年疏干的含水层厚度表示。<br/>7.4.3 含水层允许疏干率allowable dewatering rate of aquifer<br/>GB/T 14157一93<br/>根据 需 水 量 、含 水层埋藏条件、抽水设备的吸(扬)程、环境保护等要求所提出的含水层允许被疏<br/>干 的 速 度 ,一 般 以 每年允许疏干的含水层厚度表示。<br/>7.4.4 含水层允许疏干深度allowable dewatering depth of aquifer<br/>根 据 含 水 层 埋 藏 条件、抽水设备吸(扬)程和环境保护要求所提出的潜水含水层被允许疏干的最<br/>大 深 度 。<br/>7.4.5 含水层允许疏干年限allowable dewatering time limit period of aquifer<br/>根据 水 资 源 开 发 的 总体规划,按含水层的可动用储存量和年需水量要求所确定出的,含水层达<br/>到 允 许 疏 干 深 度 时的年限。<br/>7.5 地下水资源管理<br/>7.5.1 地下水管理法规rules of groundwater management<br/>为使 地 下 水 资 源免于枯竭、水质恶化,以及产生有害环境地质作用而制定的有关地下水资源保<br/>护 和 合 理 利 用 的 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br/>7.5.2 地下水资源管理区distric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br/>根 据 水 文 地 质 条 件或地下水资源科学管理需要所确定的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区范围。<br/>7.5.3 水资源系统分析systematic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br/>对 水 资 源 系 统 内 的水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理论分析或实验研究,并应用系统工程学对水资源<br/>进 行 规 划 决 策 和 优化协调的综合研究过程。<br/>7.5.4 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方案optimized schem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br/>利 用 系 统 工 程 学 原理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和控制而产生的最优方案。<br/>7.5.5 最佳配水方案optimal water distribution scheme<br/>即 水 资 源 的 最 佳 分配方案。在满足需水量要求前提下,能最充分有效利用管理区内的各类水资<br/>源 ,又 能 在 经 济 、 环境效益上达到最优的各类水资源的统一调度方案。<br/>7.5.6 最佳开采量optimal yield<br/>一 般 是 指 由 地 下 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所确定的开采量。<br/>7.5.7 最佳控制水位optimal controled water level<br/>一 般 是 指 由 地 下 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所确定出的地下水水位。<br/>7.5.8 污水资源化water resources from sewage renewal<br/>对 污 水 进 行 人 工 处理并转化为可利用水资源的过程。<br/>7.5. 9 地下水资源人工调蓄artificialre gulationo fg roundwaterr esources<br/>通 过 地 下 水 人 工 补给、地下水库开发、地表地下水联合调度、地下水开采动态的人工控制,使含<br/>水 层 能 在 保 持 最 佳开采动态条件下,提供更多的开采资源。<br/>7.5.10 地下水库groundwater reservoir<br/>地 层 中 能 储 存 外 来补给水源又便于被开发利用的地下储水层,它在储、取、用水和调节水量方<br/>面 与地 表 水 库 有 相似的功能。<br/>7.5.11 蓄水层water-storing formation<br/>能蓄 存 外 来 补 给 水 源并提供地下库容的岩层。<br/>7.5.12 含水层调节能力regulation capacity of aquifer<br/>含 水 层 在 天 然 状 态或人工控制条件下,所具有接收补给水量和提供可采资源数量的能力。<br/>7.5.13 地下库容capacity of groundwater reservior<br/>夭 然 含 水 层 或 地 下水库中,可蓄存水量的空间体积。<br/>7.5.14 地下水库供水能力water supply capability of groundwater reservoir<br/>补 给 水 量 经 地 下 水库调节后,在单位时间内可供开发利用的水量。<br/>7.6 地下水人工补给<br/>GB/T 14157一93<br/>6.6<br/>7.6.10<br/>7.6.11<br/>7.6.14<br/>6.15<br/>7.6.16<br/>6.17<br/>7.6.18<br/>地下水人工补给artificial recharge of groundwater<br/>通过某种工程设施,将符合回灌标准的水,人工灌入地下储水岩层中,以增加地下水资源总量的<br/>方法。<br/>回灌层recharged aquifer<br/>接受人工补给水源的含水层。<br/>回灌水源recharge water source<br/>用于进行地下水人工补给的水源,包括各种地表水、雨水、融雪水以及经过处理、水质达到回灌<br/>水质标准的污、废水。<br/>地面引渗回灌infiltration recharge from land surface<br/>在地形比较平缓地区,通过夭然的洼地、河床沟道、草场耕地以及人工水库、坑塘、渠道或专门的<br/>渗透池等地面设施,常年或定期引、蓄地表水,借助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夭然水头差,使地表<br/>补给水源自然入渗补给含水层。<br/>地表水诱导补给induced surface water recharge<br/>在水库、湖泊及河流岸边,通过靠近岸边的水井抽水,使地表水借助人工形成的水头差渗漏补给<br/>含水层。<br/>灌溉水回渗补给infiltration recharge of irrigation water<br/>以超灌溉定额的水量进行田间灌溉,使满足作物生长和蒸发后多余的灌溉水下渗补给地下水。<br/>渗透池补给infiltration pond recharge<br/>通过揭露或池底接近含水层的大池引蓄地表补给水源,借助池中水头压力自然补给含水层。<br/>水井回灌water well injection<br/>即借助打入含水层中的钻孔、人工开挖大口井或矿山坑道直接将补给水注人到含水层中。<br/>自流回灌natural flow recharge through wells<br/>补给水通过输水管、渠自然流入回灌井中而渗入补给含水层。<br/>加压回灌pressure injection<br/>通过水泵加压等方法,使补给水以高出井口地面的压力加速补给含水层。<br/>真空回灌(负压回灌) vacuum injection<br/>借 助密封装置使回灌井泵管内形成真空负压,从而减少回灌水进人泵管的阻力以提高回灌效<br/>率 。<br/>水井回扬pump lifting of injection well<br/>在地下水人工回灌过程中,为了消除堵塞于含水层中的细粒物质和回灌井中的沉淀物以保持<br/>回 灌井的回灌效率,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在回灌井中进行的抽水工作。<br/>回灌 量quantityo fw aterr echarge<br/>在一定时期内,灌入回灌井或通过渗透池和其他人工补给设施灌入含水层的水量。<br/>单位回灌量specific quantity of water recharge<br/>在单 位回灌压力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回灌井注人含水层中的水量。<br/>单井回灌量recharge quantity of single well<br/>通 过一眼回灌井注入含水层中的水量。<br/>回扬 量pumpl iftingo utputfr om injectionw ell<br/>回灌 井回扬时,从含水层中抽出的水量。<br/>净灌量net quantity of injected water<br/>回灌 量与回扬量之差。<br/>回灌压力recharge pressure<br/>进行加压回灌时,在回灌井中保持的高于含水层天然水位的水头压力值。<br/>GB/T 14157一93<br/>6.19<br/>6.21<br/>6.22<br/>7.6.23<br/>6.24<br/>6.25<br/>6.26<br/>6.27<br/>6.28<br/>6.29<br/>7.6.30<br/>6.31<br/>人工补给强度artifical recharge intensity<br/>采用渗透池或其他地面引渗回灌方法时,单位渗透池底面积或单位回灌区面积以及单位回灌<br/>工程长度在单位时间内的人渗补给量。<br/>回灌周期recharge cycle<br/>采用间歇性回灌方法时,进行相邻两次回灌工作的时间间隔。<br/>回扬周期pump lifting cycle<br/>采用间歇性回扬方法时,进行相邻两次回扬工作的时间间隔。<br/>补给水停滞时间retention time of recharge water<br/>补给水源从注人含水层到从含水层中开采出来的时间间隔。<br/>补给水扩散速度spreading velocity of recharge water<br/>补给水通过回灌工程进人含水层后的移动速度。<br/>补给水扩散范围diffusion range of recharge water<br/>补给水进人含水层后,以回灌工程为中心而形成的补给水丘的面积。<br/>回灌水质quality injecting water<br/>作为地下水人工回灌水源的质量。<br/>回扬水质quality of pump lifted water<br/>回扬时从回灌井中抽出地下水的水质。<br/>含水层储能energy storage of aquifer<br/>利用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和周围环境热量交换缓慢的特点,通过人工回灌方法,将地表冷水或温<br/>水较长期的储存地下,而不致使水温产生显著变化,并在需要时抽出再用,以达到节约水源和<br/>能源的目的。<br/>人渗池(渗透池) infiltration pond (infiltration basin)<br/>用于进行地下水人工补给而开挖的露天大池。<br/>人渗渠(引渗渠) infiltration ditch<br/>能将补给水源引渗补给含水层的渠道。<br/>漏库leaky reservoir<br/>即可蓄积地表水流为人工回灌提供补给水源,又可起到人渗池作用的人工水库。<br/>渗水洼地infiltration depression<br/>能将地表水体引渗补给地下水的夭然洼地。<br/>8 矿床水文地质<br/>8.1 矿床充水flooding of ore deposit<br/>贮 集 于 矿 体 (层)及其围岩中的地下水,在矿山采掘时这一部分水可以进入坑道。<br/>8.1.1 矿床充水条件flooding condition of ore deposit<br/>矿 床 充 水 水 源 、充 水通道以及影响矿床充(涌)水性质和强度的诸因素。<br/>8.1.2 矿床充水水源water source of ore deposit flooding<br/>指矿 床 充 水 和 矿坑涌水的主要补给水源,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窿水等。<br/>8.1.3 老窿水(老窖水) goaf water<br/>贮 集 于 已 废 弃 或 停止使用矿山坑道和采空区中的水体。<br/>8.1.4 矿床充水通道flooding passage in ore deposit<br/>矿床 充 水 的 水 流 途径。<br/>8.1.5 矿床充水强度intensity of ore deposit flooding<br/>单 位 时 间 内 涌 人 矿坑(井)的水量。<br/>Gs/T 14157一93<br/>8.1.6 充水岩层flooding layer<br/>位 于 矿 体 (层 ) 或 其外围并在采掘时可成为矿坑涌水水源的含水层。<br/>8.2 矿床水文地质类型hydrogeological type of ore deposit<br/>在 总 结 研 究 各类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基础上,根据相似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矿床开采时所产生的共同<br/>性 水 文 地 质 问题,对矿床进行的分类。<br/>8.2.1 露天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type of open pit<br/>依 据 露 天 矿 床 主 要充水岩层的含水介质类型及其与矿层(体)的接触组合关系而对露天矿床水<br/>文 地 质 勘 探 条 件 进行的分类。<br/>8.2.2 岩溶大水矿床ore deposit with high karst water yield<br/>充 水 水 源 为 岩 溶 水且涌水量很大的矿床(井)。<br/>8.2.3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complexity of ore deposit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br/>与 矿 床 充 水 和 矿 井涌水有关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br/>8.3 矿井涌水water discharge into mine<br/>指 矿 井 开 拓 和采矿过程中地下水涌入矿井的现象。<br/>8.3.1 矿坑涌水量water yield of mine<br/>指 矿 山 在 开 拓 及 开采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流人矿坑的水量。<br/>8.3.2 开拓井巷涌水量water yield during excavation<br/>矿山 在 开 拓 过 程中,单位时间内流入矿井(巷)的水量。<br/>8.3.3 矿坑正常涌水量normal water yield of mines<br/>开 采 系 统 达 到 某 一标高(水平或中段)时,正常状态下保持相对稳定的涌水量。<br/>8.3.4 矿坑最大涌水量maximum water yield of mines<br/>开 采 系 统 在 丰 水 期的最大涌水量。<br/>8.3.5 疏干工程排水量discharge of dewatering excavation<br/>将 水 位 降 到 某 一 规定标高时的排水强度。<br/>8.3.6 富水系数water content coefficient of mine<br/>评价 矿 井 ( 坑) 中 地 下水丰富程度的指标。它等于矿井或坑道的排水量与同一时期矿石开采量之<br/>比 。<br/>B-3.7 暗河充水系数coefficiento fu ndergroundr iverf loodingo fm ine<br/>暗 河 灌 人 矿 坑 流 量与暗河流量之比。<br/>8.3-8 富水系数比拟法analogy method with coefficient of water content<br/>用 已 勘 探 或 开 采 矿床实测的富水系数值,近似地估计条件类似新设计矿井或矿坑涌水量的方<br/>法 。<br/>8.3.9 大井法large diameter well method<br/>把 形 态 复 杂 的 坑 道排水系统概化为一个大井,并利用井流公式进行矿坑涌水量计算的方法。<br/>8.3.10 疏干降压漏斗cone of depression caused by draining and depressurization<br/>通 过 井 孔 或 其 它 地下工程排水时,在矿床充水含水层或含水带中所形成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br/>8.4 矿床水文地质mine hydrogeology<br/>预 测 开 采 条 件下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和研究处理矿床采掘过程中所发生的水文地质问题的工<br/>作<br/>8.4.1 矿床疏干mine draining<br/>根 据 合 理 的 经 济 、技术原则,使用各种排水工程,对威胁采掘工作的含水层进行排水的工作。<br/>8.4.1.1 预先疏干(超前疏干) predraining (advance draining)<br/>掘 进 井 巷 以 前 将 地 下 水位全部或部分降低到预定水平的排水方式。<br/>GB/T 14157一93<br/>8.4.1.2 开采疏干simultaneous draining in mining<br/>排 水 和 采 掘 工 作 同 时 进行的排水方式。<br/>8.4.1.3地表疏干surface draining<br/>利 用 钻 孔 将 水 抽 至 地 表,使采掘地段处于地下水位之上或在允许水压值之下的疏干方式。<br/>8.4.1.4 地下疏干underground draining<br/>在 井 巷 中 借 助 各 种 疏 干工程进行排水的方式。<br/>8.4.1.5 联合疏干combined draining<br/>同时 采 用地 表 和 地 下 疏干的排水方式。<br/>8.4.1.6 疏干钻孔drain well<br/>用 于 疏 干 矿 区 地 下 水 体的钻孔。<br/>8.4.1.7疏干巷道draining tunnel<br/>矿 井 中 主 要 用 于 疏 干 的巷道。<br/>8.4.1.8 放水孔drain borehole<br/>从 巷 道 中 打 人 隔 水 层 外围高压含水层(带),可直接将水导入井巷中排走的疏干钻孔。<br/>8.4.1.9 吸水孔(泄水孔) absorbing borehole(discharge borehole)<br/>可 将 矿 层 或 其 上 部 含 水层中地下水自动下泄至矿层以下强透水岩层中排走的疏干钻孔。<br/>8.4.1.10 直通式疏干孔vertically-penetrating drain hole<br/>从 地 面 穿 过 坑 道 顶 板 以上所有含水层而打人坑道中的疏干钻孔。<br/>8.4.1.11 打人式过滤器driven filter<br/>从 坑 道 打 入 流 砂 层 中 起疏干作用的滤水管。<br/>8.4.1.12 矿床疏干深度(疏干水平) dewatering level of mines<br/>矿 床 排 水 所 需 达 到 的 某一降深值。<br/>8.4:1.13 井T供水孔water supply borehole in mines<br/>井 下 坑 道 中 的 供 水 钻 孔。<br/>8.4.2 隐洞hidden cave<br/>埋 藏 于 地 面 以 下 各种成因的洞穴。<br/>8.4.3 矿坑涌砂sand gushing in mines<br/>井 巷 掘 进 或 矿 井 排水过程中,未固结的细小砂粒大量随水通过人工或天然裂隙、溶洞等通道涌<br/>进 井 巷 的 有 害 作 用。<br/>8.4.4 矿坑突泥mud gushing in mines<br/>井巷 掘 进 或 矿 井排水过程中,饱水的粘性土粒通过人工或天然裂隙、溶洞等通道流入井巷的有<br/>害 作 用 。<br/>8.4.5 矿井突水water bursting in mines<br/>地 下 水 突 然 涌 入 井巷的现象。<br/>8.4.5.1突水点water bursting point<br/>井巷 中 发 生 突 水 的 部位。<br/>8.4.5.2瞬时突水transient water bursting<br/>掘 进 井 巷 达 到 或 接 近 高压含水层(带)或其他充水水源时,突然产生且突水量很快达到高峰值<br/>的 突 水 现 象 。<br/>8.4.5.3滞后突水delayed water bursting<br/>采 掘 工 作 后 发 生 的 突 水现象。<br/>8.4-5.4 断裂突水water bursting from fault<br/>采 掘 过 程 中 ,揭 露 到 导 水断裂带时所引起的突水现象。<br/>GB/T 14157一93<br/>8.4-5.5 诱发突水induced water bursting<br/>因 天 然 或 人 工 震 动 引 起的坑道突水现象。<br/>8.4-5.6 矿坑突水量bursting water quantity of mines<br/>矿 井 突 水 点 单 位 时 间 突入井巷的水量。<br/>8.4-5.7 突水水源source of water bursting<br/>井 巷 内 产 生 突 水 的 水 体来源。<br/>8.4-5.8 突水系数water bursting coefficient<br/>隔 水 层 承 受 的 静 水 压 力与其厚度的比值。<br/>8.4.6 顶底板安全水压值safety water pressure value of top and bottom layer<br/>巷 道 顶 、底 板 岩 层 破坏时的临界水压力值。<br/>8.4.7 顶底板安全厚度safety thickness of top and foot walls<br/>在 一 定 水 压 力 下 ,保证不发生矿井突水的顶底板最小厚度。<br/>8.4.8 防突水安全宽度safety width of water bursting prevention<br/>矿 床 侧 向 岩 层 不 被破坏而导致突水所需的宽度。<br/>8.4.9 巷道掘进安全水平距safety horizontal distance in tunneling and excavation<br/>为防 止 矿 井 突 水 而 要求的掘进工作面至突水水源的最小水平距离。<br/>8.4.10 岩石等效系数equivalent coefficient of rock<br/>单位 厚 度 各类 岩 石破坏时的临界水压值与泥岩破坏时的临界水压值之比值。<br/>8.4.11 岩石碎裂系数rock fracturing coefficient<br/>岩 石 破 裂 后 的 体 积与破裂前体积之比值。<br/>8.4.12 矿山压力系数pressure coefficient of mines<br/>参 与坑 道 顶 底 板 破 坏厚度计算并决定于动水压力和矿山压力等破坏因素的一个经验系数。<br/>8.4.13 矿山压力mine pressure<br/>矿 床 采 空 后 ,顶 板 岩层重力重新分配后的围岩压力。<br/>8.4.14 矿山来压flighest mine pressure<br/>从 采矿 起 始 面 开 始 回采到一定距离后,井巷内显现出来的最大矿山压力。<br/>8.4.15 顶板冒落带caving zone of top wall<br/>自采 矿 放 顶 始 至 老 顶第一次垮落后采空区顶部岩层垮落破坏的范围。<br/>8.4.16 顶板裂隙带fissure zone of top wall<br/>在 规 则 冒 落 带 之 上岩石开裂范围。一般包括严重断裂段,一般开裂段和微小开裂段。<br/>8.4.17 顶板岩层整体移动带massive moving range of top wall<br/>顶 板 裂 隙 带 以 上 至地表岩层整体移动范围。<br/>8.4.18 底板岩层有效破裂带effective fracture zone of footwall<br/>采掘 巷 道 底 板 以 下 岩石在矿山压力、水压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变形的厚度。<br/>8.4.19 底板岩层弹塑变形带elastic-plastic deformation zone of footwall<br/>采 掘 巷道 底 板 有 效破裂带以下以弹性、塑性变形为主的岩石带。<br/>8.4.20 底鼓footwall heaving<br/>在掘 进 及 采 矿 中 ,由 于井巷下伏含水层的水头压力和采场周围矿山压力,使巷道底板发生局部<br/>凸起 的 现 象 。<br/>8.4.21 断裂带水压导升高度(潜越高度) height of water pressure in fault zone<br/>在 水 压 作 用 下 ,地 下水沿着断裂带或在岩层中上升的高度。<br/>8.4.22 防水矿柱ore pillar preventing water burst<br/>为 防 止 水 体 突 入 矿井,而在井巷中保留下来的具有一定宽度或厚度的矿(体)柱。<br/>GB/'r 14157一93<br/>8.4.23井下探水bottom-hole water explorating<br/>为 查 明 采 掘 工 作 面前方涌水和突水条件,在井巷中所进行的超前钻探工作。<br/>8.4.24 井下放水water draining in mines<br/>在 井 巷 中 采 用 钻 孔将欲采掘地段水体导入坑道中排走的一种疏干降压措施。<br/>8.4.25 防水警戒线warning line of water bursting<br/>当 采 掘 工 作 面 距 突水水源一定距离时,为防止突水而划定出的加强突水前兆观察和防水措施<br/>的安 全 警 戒 线 。<br/>8.4.26 探水钻孔water explorating borehole<br/>为 探 明 矿 区 周 围 水体、含水层和含水构造等的具体位置而布置的钻孔。<br/>8.4.27 矿井堵水water blocking in mines<br/>用 各 种 方 法 和 防 水材料堵塞井下突水点和进水通道。<br/>8.4.27.1 井巷注浆堵水water blocking with grout in shaft and adit<br/>用 配 制 的 浆 液 压 人 充 水岩层中,以减少矿井排水量的措施。<br/>8.4-27.2 注浆孔grouting well<br/>用 于 压 入 堵 水 浆 液 的 钻孔。<br/>8.4-27.3 突水点封堵sealing and blocking water bursting point<br/>用 某 种 止 水 材 料 封 堵 突水点及周围破碎带的措施。<br/>8.4-27.4 灌浆炜幕堵水water blocking with heavy grouting curtain<br/>对矿 ( 井 )区 透 水 边 界 (或 集中i$流带)进行钻孔注浆,使之形成地下不透水筛幕的防水措施。<br/>8.4.28 热害矿床ore deposit of thermal-hazard type<br/>. 矿 井 温 度 超过安全生产规定标准的矿床。<br/>8.4.28.1井下热害源thermalha zards ourcein m ines<br/>产 生 井 下 热 害 的 热 源 。<br/>8.4-28.2 热水型矿床ore deposit of hot-water type<br/>充 水 水 源 为 热 水 并 造 成热害的矿床。<br/>8.4.29 气害矿床ore deposit of gas-hazard type<br/>在矿 体 或 围 岩 中 富 含瓦斯和其它有毒气体,开掘时易于产生火灾和爆炸灾害以及危害人体健<br/>康 的 矿 床 。<br/>8.4.30 矿坑水mine water<br/>汇 集 于 采 场 、巷 道 内的水体。<br/>8.5矿井水文地质调查survey of mine hydrogeology<br/>对 井 巷 揭 露 的含水层、隔水层、含水裂隙、断裂带、岩溶发育带及出水点等水文地质现象进行实地<br/>的 观 测 与 编 录的工作。<br/>8.5.1 矿山水文地质回访hydrogeological reinvestigation of mine<br/>对 已 开 采 矿 床 (山 )开采过程中所出现的矿床水文地质间题进行调查并与矿床勘探评价的结论<br/>进 行 对 比 的 工 作 。<br/>8.5.2井下放水试验draining test in mines<br/>在 生 产 矿 井 中 ,为 查明高压含水层(带)突水危险、疏干已淹井巷积水和取得疏干降压工程设计<br/>所 需 水 文 地 质 资 料等目的而进行的井下钻孔放水试验工作。<br/>8.5.3 堵水试验water blocking test<br/>为了 解 灌 浆 筛 幕的堵水效果和为堵水帖幕工程设计提供所需资料数据而在实地进行的试验性<br/>灌 浆 工 作 。<br/>GB/T 14157一93<br/>环境水文地质<br/>9.1 地方病endemic disease<br/>在 某 一 特 定 地区内,自然环境中某些元素的丰、缺、组合比例失调或生物影响所引起的地方性疾<br/>病 。<br/>9.1.1 化学性地方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chemical endemic disease<br/>环 境 中 某 些 元 素 的丰缺所引起的地方性疾病。<br/>9.1.2 生物性地方病biotic endemic disease<br/>某些 特 异 地 区 ,由 于 致病生物或某些疾病媒介生物孽生繁殖而造成的病症。<br/>9.1.3 水土病water-soil disease<br/>泛 指 因 水 、土 原 因 引起的地方病。<br/>9.1.4 克山病keshan disease<br/>一 种 以 心 肌 病 变 为主的地方病。因1935年最先发现于中国黑龙江省克山县而得名。<br/>9.1.5 大骨节病kaschin-Beck disease<br/>一种 世 界 性 地 方 病 。以骨后板软骨和关节破坏为主的慢性畸形骨关节疾病。<br/>9.1.6 地方性氟中毒。ndemic fluorosis<br/>某 些 地 区 的 地 质 环境中,因含氟量过多引起以斑釉齿和氟骨痛,或瘫痪为特征的疾病。氟贫化时<br/>会 引 起 晤 齿 病 。<br/>9.1.7 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br/>人 体 因 缺 碘 或 摄 入过量碘引起以甲状腺肿大,影响呼吸和心脏功能为症状特征的地方性疾病。<br/>9.1.8 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呆小病) endemic cretinism<br/>地 方 性 甲 状 腺 病 区出现的一种先天性地方病。胎儿和婴儿因缺碘、甲状腺素缺乏,引起大脑神<br/>经 、骨 骼 和 肌 肉 等 发育迟缓或停滞、呆小、聋哑、瘫痪的病症。<br/>9.1.9 公害病nuisance disease<br/>因 环 境 污 染 引 起 的地方性疾病。<br/>9.1.10 水误病minamata disease<br/>公 害病 之 一 , 因摄 入 富集于鱼、贝中的甲基汞而引起的中枢神经性疾病。1953年首先出现于日<br/>本熊 本 县 水 误 湾 附 近的渔村而得名。<br/>9.1.11 痛痛病(骨痛病) itai-itai disease<br/>公 害 病 之 一 ,由 于 福中毒引起骨质变坏造成以全身性剧裂疼痛为症状的疾病。<br/>9.2 地下水公害groundwater nuisance<br/>因 过 量 开 采 地下水造成的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上升),含水层枯竭,地面沉降,地下水浸没,土地<br/>盐 渍 化 ,水 质 污染,咸(海)水侵入,地下建筑工地缺氧导致人身事故等灾害现象。<br/>9.2.1 地下水污染groundwater pollution<br/>由于 人 为 原 因造 成地下水中有害物质积累,水质恶化的现象。<br/>9.2.2 地下水质恶化deterioration of groundwater quality<br/>因 环 境 污 染 或 大 量开采等使地下水中某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显著改变,水质下降的现<br/>象 。 这 种 恶 化 甚 至导致水质超标或不能利用。<br/>9.2.3 地下水污染物groundwater pollutants<br/>凡 能 引 起 地 下 水 污染的物质。<br/>9.2.4 污染源pollution source<br/>产 生 并 存 放 或 传 送有害污染物质的场所、装置和设备。<br/>9.2.5 污染通道pollution channel<br/>Gs/T 14157一93<br/>污 染 物 从 污 染 源 进人含水层的途径。<br/>9.2.6 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超采) over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br/>指 地 下 水 的 开 采 量大于年或多年平均补给量的开采方式。<br/>9.2.7 地下水资源枯竭groundwater resources depletion<br/>开采 过 程 中 , 含水层储存量逐渐被消耗,地下水可开采资源越来越少的一种环境水文地质变化<br/>过 程 。<br/>9.2.8 地下水位持续下降continuously drowndown of groundwater level<br/>因 过 量 开 采 或 补 给条件恶化,使含水层储存量不断减少,地下水位长期下降而得不到恢复的过<br/>程 。<br/>9.2.9 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域水位降落漏斗) regional groundwater depression cone<br/>是 指 井 群 同 时 开 采某一含水层时(或矿井大量排水时),各井水位迭加而在含水层中形成范围很<br/>大 的 统 一 的 水 位 下降区。<br/>9.2.10 地面沉降subsidence<br/>在 自然 或 人 为 因 素 作用下,某一范围的地表高程在一定时期内发生不断降低的环境地质现象<br/>9.2.11 地面开裂land crack<br/>地 表 沿 一 个 或 几 个方向产生宽大裂缝的现象。<br/>9.2.12 地面塌陷ground surface collapse<br/>在 自 然 或 人 为 因 素作用下,地表岩层局部破坏的连续性,并塌陷成坑状的环境地质现象。<br/>9.2.13 塌陷坑。ollapse pit<br/>地 表 岩 层 在 较 小 范围内,瞬时急剧地破坏其连续性,塌陷于空洞之中所形成的形状各异的坑。<br/>9.2.14 塌陷漏斗。ollapse funnet<br/>在 平 面 上 呈 圆 状 ,剖面上呈漏斗状的地面塌陷形态。<br/>9.2.15 直空吸蚀作用vacuum suction<br/>在覆 盖 岩 溶 区 ,当 地 下水位下降至洞穴发育带以下时,由于水位下降后的洞穴形成真空负压状<br/>态 对 上 部 覆 盖 地 层产生的真空吸蚀作用。<br/>9.2.16 机械潜蚀作用machnical latent corrosion<br/>在 矿 区 排 水 时 ,由 于地下水流速增大,冲蚀、搬运充填于溶洞和裂缝以及覆盖层中的松散颗粒,<br/>并 逐 渐 掏 蚀 第 四 系和原充填的溶洞而使盖层崩落的作用。<br/>9.3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br/>在 全 面 掌 握 地下水污染现状(范围、原因、程度等)基础上,按照一定标准和方法系统地对地区内主<br/>要 环 境 水 文 地质问题所作的分析、评价和预测。<br/>9.3.1 地下水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groundwater<br/>在 不 影 响 水 的 正 常用途的情况下,地下水体对污染物的最大承纳量。<br/>9.3.2 地下水污染评价groundwater pollution assessment<br/>描 述 和 分 析 在 人 为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改变的状况。<br/>9.3.3 地下水污染程度分级(地下水污染水平分级) grades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br/>根 据 水 质 评 价 标 准或环境质量指数,按地下水污染状况划分为清洁、轻污染、中污染、重污染等<br/>级 别 。<br/>9.3.4 超标over proof standard<br/>超 过 国 家 规 定 标 准的简称。<br/>9.3.5 比标系数proportional scale coefficient<br/>某 有 害 物 质 实 际 含量与规定水质标准中最大允许含量之比值。<br/>9.3.6 污染质浓度pollutant concentration<br/>52<br/>GB/T 14157一93<br/>指 地 下 水 中 某 污 染物质的含量。<br/>9.3.7 地下水环境背景值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lue<br/>在 现 状 条 件 下 ,地 下水中某组分的平均含量。<br/>9.3.8 地下水污染起始值initial value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br/>在 人 为 因 素 作 用 下,地下水各种组分开始变化时的天然含量。<br/>9.3.9 污染指数pollution index<br/>指 某 种 污 染 因 素 的实际浓度与评价标准相比,所获得对地下水质量影响的相对等效值。<br/>9.3.10 水污染标志pollution sign of water quality<br/>水 中硝 酸 盐 类 ,按 、 硫化氢及有害元素等物质成分增加或出现能表明水已被污染者。<br/>9.4 弥散dispersion<br/>多 孔 介 质 中 不同物质组分的溶混(平均混合)过程。<br/>9.4.1 分子扩散molecular diffusion<br/>溶 质 在 溶 液 浓 度 梯度的作用下,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运移的现象。<br/>9.4.2 对流弥散convective dispersion<br/>物 质随 着 地 下 水流动过程,逐渐分散,其分散的空间范围超过地下水流按平均流速应该分布的<br/>范 围 。<br/>9.5 环境自净作用environmental self-purification<br/>已被 污 染 的 环 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br/>9.5.1 自然净化natural purification<br/>水域 、 土 壤 、大 气等环境介质受污染后,在其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脱除污染,恢复其<br/>原 来 性 状 的 自 然 作用。<br/>9.5.2 物理净化physical purification<br/>环境 自 净 机 理 之一。指通过稀释、扩散、淋滤、挥发、沉降、吸附等物理过程环境部分或完全恢复<br/>其 原 状 的 现 象 。<br/>9.5.3 化学净化chemical purification<br/>环境 自 净 机 理 之一。环境通过氧化、还原、化合、分解、凝聚、交换、络合等部分或完全恢复原状的<br/>现 象 。<br/>9. 5.4 生物净化bioltic purification<br/>生物 类 群 通 过 代谢作用,使环境中污染物数量减少,毒性减轻以致消失的现象。<br/>9.5. 5 含水层自净能力self-purificationc apabilityo faq uifer<br/>污 染 物 在 含 水 层 中的自然净化能力。<br/>9.6 地下排污underground waste disposal<br/>通 过 渗 渠、渗井、渗透池以及岩溶通道,而向地下岩石空隙排放地面污水的一种排污方法。<br/>9.6.1 深井排污deep-well water disposal<br/>通过 钻 孔 将 污 染物或有害工业废物排放到深部岩层或废弃矿井中,利用封闭的地下空间,使之<br/>与 人 类 生 存 环 境 长期隔离。<br/>9.6.2 排污层waste disposal zone<br/>在 地 下 存 放 污 水 或有害工业废物的岩层。<br/>9.6.3 污灌waste water irrigation<br/>利 用达 到 灌 溉 水质标准的生活及工业污(废)水进行农田港溉。<br/>9.6.4 地下水防污条件pollution protective condition of groundwater<br/>指包 气 带 岩 性 、厚度、渗透性与含水层本身的封闭程度、地下水流速、自净能力等地下水易被污<br/>染 的 夭 然 条 件 。<br/>GB/T 14157一93<br/>9.6.5地下水防污帷幕pollution protecting curtain of groundwater<br/>为阻 止 地 下 水 体 (或 盐水体)在水平方向扩散而人为构筑的地下渗墙。一般多为水泥灌溉帷幕。<br/>9.6.6地下截污井排well rows for intercepting underground sewage<br/>用于 建 造 防 止 地 下 污水体扩散的地下丘和抽水槽的抽、注水并排。<br/>9.7海水入侵(海水倒灌)sea-water intrusion<br/>指 海 滨 地 区 ,因过量抽取地下水,海水(或地下咸水)和地下淡水的天然平衡条件被破坏,从而引起<br/>海 水 向 大 陆 含水层推移的一种有害水文地质作用。<br/>9.7.1 咸淡水界面interface of salt-fresh water<br/>海 岸 地 带 ,由 于 海 水与淡地下水密度不同,因而在重力分异作用下,于两种水体之间形成一个下<br/>咸 上 淡 、倾 向 大 陆 方向的明显水质分界面。而在大陆内部,其分界面则近水平分布,呈上淡下咸<br/>或 淡 咸 相 间 状 态 。<br/>9.7.2 盐分浓度过渡带transitional belt of salt concentration<br/>在 咸 、淡 水 界 面 附 近,因盐分浓度差异和分子弥散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盐分浓度渐变带,其宽度由<br/>数 米 到 数 百 米 不 等。<br/>9.7.3咸水楔(咸水舌)salt water wedge<br/>一般 是 指 滨 海 地区,随着远离海岸,因地下淡水的水位越来越高、压强越来越大,故咸水体厚度<br/>越 来 越 小 以 至 尖 灭,形成纵向断面似楔形的咸水体。<br/>9.7.4上升咸水锥体ascendings altw aterc one<br/>在 上 部 淡 地 下 水 与下部咸水体毗邻地区,因抽取上部淡水而使局部淡水的压强减小,导致下部<br/>咸 水 体 局 部 上 升 ,形成锥状咸水体。<br/>9.7.5地下淡水屏障(补给水丘)underground fresh water barrier<br/>在 咸 、淡 水 体 之 间 ,通过钻孔注入淡水,使之形成高于夭然地下水位,并能阻止咸水体向开采区<br/>前 进 的 地 下 水 淡 水屏障。<br/>矿水及地下热水<br/>矿水mineral water<br/>含有某些特殊组分或气体,或者有较高温度、具有医疗作用的地下水。<br/>工业 矿水industrialr aw water<br/>有 益物质成分(如澳、碘、钾、硼)含量达到工业开采和提炼标准的地下水。<br/>.1 苏打水alkaline groundwater<br/>Na HC O ,+Na,CO。的含量>50g /L的地下水。<br/>2 碘硼水iodine-boron groundwater<br/>地下 水 中 1>0.01 g /L,BA >0.07 5g /L称为碘硼水。<br/>.3碘澳水iodine-bromine groundwater<br/>地 下水 中 1>0.01 g /L,BrO.01 5^0.25 g /L称为碘澳水。<br/>.4 镭水radium groundwater<br/>镭 (R a)的 含量)10- g/L的地下水。<br/>医疗 矿水medicalm ineralw ater<br/>由于 总矿化度、离子成分、水中气体存在有医疗学上活泼的微量组分、放射性元素而对人的肌<br/>体起 良好生理作用的地下水。<br/>.1 氛水radon groundwater<br/>氛 (R n) 的含量)u1鞠/L的地下水。<br/>.2 氟水fluorine groundwater<br/>10 1D. 10. 10 10 10. 10. 10<br/>10.1.2<br/>GB/T 14157一93<br/>氟的 含 量 > 。 00 5g /L 的 地下水。<br/>10.1.2.3铁水iron groundwater<br/>(F e" f -F ez+ ) 的 含 量 >0.0 1g /L的地下水。<br/>10-1.3饮用天然矿泉水portablen aturalm ineralw ater<br/>可 以 饮 用 的 ,含 有 一定量的对人体有益的某些特种成分或组分的地下水天然露头或经人工揭<br/>露 的 深 部 循 环 的 地下水。<br/>10.1.3.1 碳酸矿泉水carbonated mineral water<br/>游 离 C OQ 的 含 量 ) 2 50m g/L的地下水。<br/>10.1.3.2硅酸矿泉水silicicac idm ineralw ater<br/>H2 Si0 。的 含 量 ) 25 m g/ L的地下水。偏硅酸含量在25^30m g/L范围,水温必须在20℃以<br/>上 或 水 的 同 位 素 测 定 年龄在10年以上,方可称为硅酸矿泉水。<br/>10.1.3.3 V,矿泉水strontium mineral water<br/>德 的含 量 在 0 .2 ^ -5 m g/ L的地下水。银含量在0.2- 0.4m g/L范围,水温必须在20℃以上<br/>或 水 的 同 位 素 测 定 年 龄在10年以上,方可称为惚矿泉水。<br/>10.1.3.4锌矿泉水zincousm ineralw ater<br/>锌 的含 量 在 。 .2 - 5m g/ L的地下水。<br/>10.1.3.5 硒矿泉水selenic mineral water<br/>硒 的 含 量 在 。. 01 一 。. 05m g/L的地下水。<br/>10.2地下热水geothermal water<br/>温 度 显 著 高 于当地年平均气温,或高于观测深度内围岩温度的地下水。<br/>10.2.1 水热系统hydrothermal system<br/>水 源 (包 括 初 生 水 、岩浆水、大气环流水等)热源、含水层、冷热水环流通道以及在其中作对流循<br/>环 的 地 热 流 体 所 构成的体系。<br/>10-2.2 水热活动hydrothermal activity<br/>以水 作 为 载 热 体 的地热活动。<br/>10-2.3 水热活动区area of hydrothermal activity<br/>水 热 对 流 活 动 所 及的区域。<br/>10-2.4 地热田geothermal field<br/>在 目 前 工 艺 条 件 可以采及的深度内,富含可供经济利用的地下热水或蒸气的地域。<br/>10-2.5 水热型地热田hydrothermal geothermal field<br/>热 水 田 和 蒸 气 田 的总称。<br/>10.2.5.1 热水田hot-water field<br/>产 出 非 饱 和 态 地 下 热 水的地热田。<br/>10.2-5.2 蒸气地热田vapor-dominated geothermal field<br/>即 干 饱 和 蒸 气 田 ,是 以 蒸气为主的地热田。<br/>10.2.5.3 湿蒸气地热田wet-steam geothermal field<br/>即 高 温 热 水 田 或 以 液 态水为主的地热田。当热水的温度200^-300℃时,通过钻孔引到地表<br/>的 热 水 便 部 分 扩 容 气 化。<br/>10-2.6 地热储geothermal reservoir<br/>能够 富 集 和 储 存 地 热能,并使载热流体作对流运动的地下场所。<br/>10-2.7 地热蒸气geothermalst eam<br/>凡出 露 地 表 后 压 力 仍高于当地大气压力的地下水燕气的统称。<br/>10-2.8地热湿蒸气wet geothermal steam<br/>GB /T 14 1 57 一 9 3<br/>高 温 承 压 热 水 减 压扩容所产生的燕气部分。<br/>10.2.9 地热流体geothermal fluid<br/>地下 热 水 、 地热 蒸 气 和热气体二氧化碳、硫化氢等的总称。<br/>10.2.10 地热卤水geothermal brine<br/>含 大 量 盐 类 和 有 用 元 素的地下热水。<br/>10.2.11 深循环热水deep-circulating hot water<br/>大 气 降 水 沿 岩 层 裂 隙 和孔隙渗入地下,经地壳内的传导,地热梯度加热形成的地下热水。<br/>10.2.12 地表热显示surface geothermal manifestations<br/>地球 内 热 活 动 出 露 于地表并能够被我们直接感知的种种现象。<br/>10.2.12.1 喷气孔fumarole<br/>在 火 山 区 ,除 火 山 口 以 外 凡 能喷出气体和燕气的孔洞均叫喷气孔。<br/>10.2.12.2 V汽地面steamingg round<br/>水 热 区 地 表 如 果 被 砂 土 等 松散沉积物覆盖,则蒸气显示无明显的喷气孔洞,天然蒸气沿砂<br/>粒 间 隙 普 遍 逸 出 的 地 段 。<br/>10.2-12.3 沸喷泉boiling spouter<br/>当 高 温 热 水 上 行 至 狭 窄 的 并缺失局部水室的通道内扩容,就形成一种连续排放水和气的沸<br/>喷 泉 。<br/>10.2-12.4 沸泥塘boiling mud<br/>充 满 稀 泥 浆 的 沸 泉 塘 。<br/>10.2-12.5 水热爆炸hydrothermal explosion<br/>饱和 状 态 或 过 热 态 地 下 热水,因围压变化产生突发性气化,体积急剧膨胀并爆破上复松散<br/>地 层 的 一 种 现 象 。<br/>10.2-12.6 热水河hot river<br/>河 水 主 要 来 源 于 大 流 量 热 泉或泉眼沿沟谷出露,泉水汇流成河。<br/>10.2.12.7 热水湖hot lake<br/>热 泉 口 所 形 成 的 一 定 深 度 而集水面积又比较大的积水泉坑。<br/>10.2.12.8 热水塘hot pool<br/>比热 水 湖 小 ,比 一 般 泉 坑 大 的热水积水池塘。<br/>10.2-12.9 热水沼泽warm swamp<br/>表 土 被 地 下 热 水 侵 润 呈 过 饱和态或因泉区排水不畅,于低洼处形成的沼泽。<br/>10.2.12.10 水热蚀变hydrothermal alteration<br/>高 温 地 热 区 内 ,原 始 岩 体 与 热水或蒸气发生反应所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脱玻、重结晶、溶<br/>解 和 沉 淀 反 应 。<br/>10.2.12.11 泉华sinter<br/>溶解 有 矿 物 物 质 和 矿 物 盐 的地下热水和蒸气在岩石裂隙和地表面上的化学沉淀物。自然<br/>界 常 见 的 有 硫 华 、硅 华 、 钙 华、盐华和金属矿物五类。<br/>11 土班改良水文地质<br/>11.1 土壤盐渍化(土壤盐碱化) soil salinization<br/>盐 分 不 断 向 土壤表层聚积形成盐渍土的自然地质过程。<br/>11.1.1 盐化作用salinization<br/>地 下 水 借 毛 细 管 上升或湖沼的蒸发,大量盐分聚积于地表或接近地表土层中的过程。<br/>11-1.2 碱化作用alkalization<br/>56<br/>GB/T 14157一93<br/>碱 性 阳 离 子 (N a) 被土壤颗粒吸附的过程。<br/>11.1.3 脱盐作用desalinization<br/>土 壤 中 的 可 溶 盐 分被淋溶洗涤的过程。<br/>11-1.4 脱碱作用dealkalization<br/>土壤 被 淋 溶 时 ,其 中 的交换性Na+部分或完全被其他盐基(Ca", Mg")所代的过程。<br/>11.1.5 返盐salt return<br/>在毛 细 管 和 蒸 发 共 同作用下,使土壤表层含盐量积累的现象。<br/>11-1.6 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次生盐碱化) secondary salinization of soil<br/>在 干 旱 和 半 干 旱 地区,人为因素使盐分聚积于地表形成盐渍土的过程。<br/>11-1.7 原生盐渍土primary salinized soil<br/>自然 地 质 作 用 下形 成的盐演土。<br/>11-1.8 次生盐渍土secondary salinized soil<br/>人 为 因 素 所 引 起 的盐渍土。<br/>11.1.9 盐土saline soil<br/>含 有 过 量 N aC l, Na,SO,等易溶盐类的土壤。<br/>11.1.10 碱土alkali soil<br/>含 有 过 量 N a,C O :和 NaHC0,的土壤。<br/>11.1.11 盐碱土saline alkatine soil<br/>含 有 过 量 N aC l, N a ,S O。和吸附多量Na的土壤。<br/>11.1.12 盐溃土salinized soil<br/>易溶 盐 含量 大 于 。. 5% 的土壤。<br/>11.1.13 土壤盐溃化程度分级grades of soil salinization<br/>根 据 土 壤 含 盐 量 和 地 表标志,将土壤盐演化发育程度分为轻度盐渍化、中度盐演化、强度盐演<br/>化 和 盐 渍 土 。<br/>11.1.14 耐盐植被salt-tolerant vegatation<br/>能 忍 受 较 高 浓 度 盐 土 的植被。<br/>11.1.15 耐碱植被alkali-tolerant vegatation<br/>能 忍 受 碱 性 盐 土 的 植 被。<br/>11.2 土壤沼泽化soil in swamp-formingprocess<br/>地 下 水 接 近 地表,土壤长期为水所饱和,在湿生植物和厌氧条件下进行着有机物质的生物积累和<br/>矿 物 质 元 素 还原的过程。<br/>11.2.1 沼泽swamp<br/>土 壤 含 水 量 过 饱 和,并有20c m以上厚度泥炭的地区。<br/>11.2.2 湿地wet land<br/>土 壤 常 年 或 季 节 性呈过饱和的湿润状态的地段。<br/>11-2.3 泥炭peat<br/>高 等 植 物 残 体 在 沼泽中经过以生物化学作用为主而形成的有机质松散堆积物。<br/>11.3 土壤改良soilre clamation a<br/>通 过 一 定 技 术和生物措施,改变和防治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提高和恢复土壤肥力的过程。<br/>11.3.1 临界探度critical depth<br/>开 始 引 起 土 壤 盐 碱化的潜水面埋藏深度。<br/>11.3.2 洗盐salt washing<br/>土 壤 改 良 措 施 之 一,定期、定额淡水洗去土壤中有害、过多易溶盐类的过程。<br/>GB/T 14157一93<br/>11.3.3<br/>11-3.6<br/>11-3.7<br/>压盐force salt down in soil<br/>在土壤表层盖沙或淡水,防止盐分在地表积累,或随水向下溶解和淋洗盐分的土壤改良措施。<br/>脱盐率desalting ratio<br/>单位面积内,实施改良措施后的土壤含盐量与改良前土壤含盐量的比值。<br/>井灌井排well irrigation and well dranage<br/>采用井孔形式进行灌排,降低地下水位至有利于作物生长深度以下的土壤改良措施。<br/>渠灌并排canal irrigation and well dranage<br/>采用沟渠和井孔形式进行灌排,降低地下水位至有利于作物生长深度以下的土壤改良措施。<br/>抽咸补淡pumping saline water and recharging fresh water<br/>从高矿化含水层中大量抽取咸地下水,同时增加地表淡水补给量,以加速地下咸水淡化并改良<br/>盐渍土的人工水土改良措施。<br/>附 加 说 明:<br/>本标 准 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提出。<br/>本 标 准 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br/>本标 准 由 地矿部地质环境管理司、中国地质矿产经济研究院、长春地质学院、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br/>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起草。<br/>本 标 准 主要起草人王兆馨、张梁、廖资生、曹玉清、李继新、林杰。

fangling 发表于 2006-10-27 20:15:00

看看

万重山 发表于 2006-10-28 22:29:00

xiexie

ldtys 发表于 2006-10-30 08:14:00

beyss1 发表于 2006-10-30 09:09:00

好用吗 kan kan xian

hbta 发表于 2006-10-27 10:04:00

kankan

lgr_33333 发表于 2006-10-27 16:31:00

不错。谢!
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查看完整版本: 各类安全评价报告大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