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液化气球罐区消防演练过程问题分析及对策

[复制链接]

10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会员报到

贡献
0 个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1 小时
帖子
1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22 08:5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strong>液化气球罐区消防演练过程问题分析及对策</strong> <hr noshade="true" size="1"/><table cellspacing="8" cellpadding="0" width="500" border="0"><tbody><tr><td class="da"><p>作者:白志伟<br/><br/>摘要 对液化气球罐区泄漏消防演练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整改措施和建议。<br/><br/>液化石油气是由C<sub>3</sub>、C<sub>4</sub>等为主的低分子烃类组成的混合物,加压情况下以液态形式存在,泄漏出来后变为气态。1L液态液化气挥发后可形成250L以上的气体,气态液化气的相对密度比空气重1.5~2倍,泄漏出来的液化气不易在空气中扩散,而是向低洼处流淌、漂移。液化石油气的最小引燃能量在0.2~0.3mJ,气体燃烧速度为2000~3000m/s,自燃点460~480℃,爆炸极限范围在2%~10%之间,其爆炸下限低,爆炸范围宽,极易引起爆炸燃烧。以上特征决定了泄漏液化气遇火源瞬间将发生燃烧爆炸,而且具有突发性强、爆炸范围大、破坏性大、连环爆炸等特点。因此,建立一套详细具体、行之有效的事故消防应急救援预案,并加强演练,对于突发事故后的抢险救援是很有必要的。<br/><br/>1 球罐区现场概况<br/><br/>洛阳分公司的液化气球罐区共有25台罐,分为11<sup>#</sup>、12<sup>#</sup>两个罐区,其中液化气罐14台,丙烯罐4台,碳四烃罐7台,总储量达到了4500t,承担着炼油厂液态烃的储存和外输任务,所处地理位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br/><br/>由图1可看出,液化气罐区北边是1<sup>#</sup>原油罐区,南边是管输原油末站和原油罐区,东边是液化气冷储置,西边是丙烯装车院,周围均是危险区域,且离厂区外的胜利路仅40多米。另外,由于没有统一的检修时间安排,投用初期的石棉垫片还大量存在,加之近几年加工高含硫原油,管线腐蚀加剧,使得球罐区经常处于边检修边生产的不稳定状态之中,危险性急剧增大,罐区的安全运行受到严重考验。<br/><br/><img src="http://www.safety.com.cn/data_zonghe/tu/20060329-4201.gif" align="center" alt=""/><br/><br/>图1 液化气球罐区地理位置示意图<br/><br/>2 存在问题及对策<br/><br/>2.1 指挥中心的位置不合适<br/><br/>从近两年分公司液化气球罐区两次大型的消防事故演练情况看,指挥中心都设在了罐区南边的纬六路上,从实战角度考虑认为指挥中心的位置设置不合适,一是各相关单位在接到救援信息后,一般都是直接到操作室报到,听候调遣,如果设在罐区南边,不利于救援人员立即就位,延缓救援时间,特别是在罐区汽幕开启后,白茫茫的一片,救援人员很难找到指挥中心;二是远离操作室,不便于从室内的安全生产监控计算机上获得现场泄漏或危险情况,获得信息需要一个较长的传达过程,指挥中心不能适时地做出救援调度指挥,贻误战机;三是历史气象资料表时,球罐区所处的位置西北风、北风和东风比较多,如果指挥中心设在南边,极有可能直接处于泄漏液化气的扩散区域内,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时又堵塞了通往厂区西大门的主要疏散通道;四是分公司厂外消防支队设在纬八路的西门口,消防车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到位接受调遣。<br/><br/>综合以上几点,指挥中习最好设在纬八路、离操作室最近的地方,便于在发生事故后迅速成立指挥中心,及时获得有效信息,安排指挥抢险救援,同时也有效地保证了指挥中心的自身安全。<br/><br/> 2.2 固定消防炮、移动消防车喷射点位置不当<br/><br/>事故发生后罐区周围的固定高压消防炮或移动的消防车实施救援的主要作用是事故罐的降温和着火点的扑灭,从多年的事故统计看,泄漏大多发生在罐体的下部液相管线,由于目前罐区设置有约1.2m 高的实心围墙,站在罐区周围的消防通道上,不易观察到泄漏点或着火点的位置,因此必须靠近围墙才能看到。一般演练时的作法是,直接在消防通道上或离事故罐较远的位置开启消防喷射,由于范围大,位置不固定,经常喷射到球罐的现场石英管液位计上,造成液位计剧烈晃动。由于球罐的石英管液位计超长,长度达8m多,固定不牢靠,已经有几个液位计发生泄漏,如果在救援过程中处理方法不得当,造成石英液位计断裂泄漏,产生次生事故,将会给救援带来更大的麻烦。因此,必须根据救援的实际需求进行抢险。<br/><br/>根据多次演练及罐区发生事故危险的情况分析,救援过程如果发生着火,岗位人员应首先打开事故储罐和邻近储罐所有的消防和喷淋水,对着火罐和相邻储罐进行喷淋降温,以避免其它液化气储罐受火焰的烘烤而导致物量爆炸事故。消防车到位后应该靠近罐区围墙重点实施灭火工作,而固定高压消防炮由于受位置所限,可以重点实施事故罐的降温救援工作,两者分工合作;如果仅仅是泄漏,两者可同时实施事故罐的降温救援工作。在选取喷射目标位置时,最好选在事故罐的顶部,保证消防水由顶部沿罐壁流下,均匀冷却,不留空白,充分降温降压,减少泄漏量。同时在救援时应尽量减少消防炮左右摇摆,避免对石英管液位计造成外力冲击。<br/><br/>2.3 救援人员着装不合适<br/><br/>有关资料显示,在干燥的季节人若穿上化纤衣服和绝缘鞋,在绝缘的地面上行走,人身体上的静电可达几千伏甚至几万伏。若人体静电超过2~3kV,当人接触接地金属时则会产生静电电击,放电时的瞬时功率高达几十瓦,在轻烃含量较高的场所,这也是一种危险的火源,只要能量大于0.2mJ,就能够引爆烃类气体。据国外有关报道,火灾爆炸事件中约有10%属于静电事故,在我国,发生在液化气罐区、液化气站、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区,与静电有关的爆炸事故也多有报道。其原因主要是,现在人员着装差异性很大,面料也多种多样,很难辨别是否会会起静电,但衣服的衬里和装填物,多由化纤材料做成的,长时间的摩擦,极易产生静电,由于皮鞋底多为牛筋、木制、橡胶等,在干燥的环境中有相当的绝缘性,静电不易消除,接触金属物后,极易发生放电现象。在救援过程中,消防队员着装一般都符合要求,但在岗职工或检维修人员的着装却不合规范的地方,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br/><br/>为确保处理过程中不发生因静电引发的爆炸,产生次生事故,操作人员和现场三修抢险堵漏人员必须严格按规定穿着特制的导电衣物,或者采取其它可靠的接地措施,包括工作服、鞋或套在手腕上的装有接地系统的腕扣,或者增加周围环境的湿度,使静电被导走,最好是启用雾化蒸汽将衣服喷湿。在救援的过程中,禁止使用照相机、闪光灯、摄像机,以及手机、BP机、非防爆电话等通讯工具,同进要及时切断周围电源<br/><br/>2.4 顶水操作考虑不周全<br/><br/>液化气罐或管线泄漏后常用并且有效的措施是向罐内注水,利用水比液化气重的特点,使液化气上浮,从而使泄漏出来的是水而不是液化气,这样可以使火焰自动熄灭,然后采取措施堵漏。在班组事故演练中经常涉及到事故注水的操作,对此,在处理之前应查明泄漏点的具体部位,保持冷静的头脑。首先断绝气源,关闭该罐所有进出液出气阀门,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使用注水操作,不能千篇一律,否则会影响抢救时机。<br/><br/>当球罐下部本体法兰大量泄漏且已经着火时,应先用蒸汽、消防水或灭火器熄灭着火源,稀释泄漏的液化气,避免烘烤球罐,使罐内压力升高,然后根据罐内液位情况决定是否启用事故注水线向罐内注入适量的水:当罐内液化气较多时,可打开顶部放空阀泄压,然后启用事故注水线向罐内注入适量的水,减少液化气的泄漏,然后采取打卡注胶等方法进行堵漏;若是罐内液化气量很少或只有气相,那么只需通过上部管线逐步将罐内气体放空,放空完毕再进行处理即可;若是泄漏量比较小,在用蒸汽稀释泄漏的液化气的同时,应积极采取措施,及时倒罐或直接打卡堵漏;若是球罐下部快速切断阀和液相进出口总线手动阀之间发生泄漏,只需关闭快切断阀和液相手动阀,用蒸汽稀释泄漏的液化气即可,因为该段液化气量小,最多1m<sup>3</sup>,不需注水,以免耽搁时间,造成大量泄漏;若是储罐上部泄漏并燃烧着火,则应抓紧时间向事故备用罐倒气,倒气过程中注意事故罐和相邻罐的喷淋降温工作。如果可能,可以打开放空线泄压,然后利用直流水枪和高压喷水枪对准着火点根部配合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灭火后,抓紧时间堵漏。不管哪种抢险过程,都要始终保持喷淋降温。<br/><br/>2.5 汽幕的投用时间及控制存在问题<br/><br/>罐区液化气发后泄漏后,及时开启喷淋水和汽幕,可以效地降低事故罐的温度,驱散泄漏的液化气。在演练中我们也是从一开始到结束蒸汽一直开着,便通过2004年安全大检查演练情况看,对于实施中毒人员急救和泄漏点的堵漏极为不利,特别是在无风或风力很小的时候,白茫茫的一片,前去救援的人员很难找到中毒人员和看清泄漏点的位置,耽误了抢救时机和救援的准确性,不利于实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启或关闭汽幕,在救援人员未到前,开启汽幕,驱散泄漏液化气;当救援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后,要暂停事故罐的汽幕,采用消防蒸汽软管手动定向驱散的方法,既利用救援,又保障了安全,当然临近罐的汽幕可以根据需求继续使用。<br/><br/>2.6 演练时人员的安排不周<br/><br/>根据事故预案,事故演练时人员比较多,报警的、罐区周围交叉路品警戒的、现场工艺处理的、监护的,一般需要5~6人,但实际情况却与此有较大的出入。由于体制改革,人员大量减少,虽说我们车间一个班组有9~10人,但由于岗位分散,目前球罐区在岗职工每班只有2~3人,很难满足实战需求,在实际救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空档,必须引起高度得视。<br/><br/>首先应该完善路障警示牌。发生液化气泄漏事故后,可暂时通知临近岗位人员,协助该岗位人员在罐区周围交叉路口设置路障,进行警示,对泄漏现场实行警戒,严禁无关人员靠近现场,严禁消防车外其它任何车辆驶近事故现场;岗位内操进行联系报警,外操根据内操安排进行事故初期现场的工艺处理和人员救护,如果岗位只剩下一人,应该等消防支队气防人员到来后,再进行中毒人员的救护,以免造成更多人员中毒和次生事故的发生;待其他救援人员到位后再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顶水、包盒子或人员疏散等。<br/><br/>另外,在发生液化气泄漏后要注意及时安排人员用湿毛毡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地方,防止气体到处扩散,发生次生事故,这一点在以前的消防演习中很少顾及。<br/><br/>3结论<br/><br/>a)合理设置指挥中心的位置,确保人员安全、信息及时获取、指令及时传达,是消防抢险救援成功与否的关键。<br/><br/>b)演练时正确使用固定、移动消防设施,注意易损安全附件的保护,避免次生、重大事故的发生。<br/><br/>c)严格救援人员着装,切断一切火源,避免救援过程中爆炸事故的发生。<br/><br/>d)根据实际泄漏部位、生产现状确定是否顶水,避免浪费抢救时间,延误抢救良机。<br/><br/>e)合理适时地开启汽幕,有利于驱散泄漏的液化气,避免形成爆炸混合气,同时也有利于抢救中毒人员和实施打卡堵漏。<br/><br/>f)应该根据现场人数对应急预案做调查。<br/><br/>g)液化气罐区事故消防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应符合生产现场实际状况,考虑不同的情况做到详细具体,并根据演练情况不断修订完善。<br/><br/>信息来源《安全健康和环境》2005.12</p></td></tr></tbody></table>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会员报到

贡献
0 个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 小时
帖子
3
2#
发表于 2007-4-19 11:00:5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4-6-11 01:00 , Processed in 0.02663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