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鑫“6·15”特大爆炸火灾的处置

[复制链接]

185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会员报到

贡献
0 个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2 小时
帖子
2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11 18:22: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龙鑫“6·15”特大爆炸火灾的处置
2006年6月16日中午,浙江龙鑫化工有限公司“6·15”特大爆炸火灾事故灭火处置结束战斗,龙泉及瓯江下游转危为安。在这次事故处置中,我作为前沿总指挥,清楚地知道,目前最需要做的是抓紧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提供预防和处置化学灾害事故的有益经验。



临危受命



   2006年6月15日8点零2分,位于欧江上游,距龙泉市区4.7km的浙江龙鑫化工有限公司(简称龙鑫公司)发生特大爆炸火灾事故。11点45分,我接到浙江总队张华锋总队长的命令,带领总队全勤灭火指挥部相关人员紧急出动。一路上火场信息不断传来,直觉告诉我这将是一场硬战、恶战。我感到肩上担子十分沉重,脑海里飞速酝酿着多种扑救方案。
   到达现场后,实际情况远比预想的还要复杂:猛烈的火势、数量众多的危化品、高耸的化工装置、爆炸后的危房、需要保护的邻近罐区,这一切,让我倒吸了一口凉气。面对这一严峻考验,我立即作出部署,成立了前沿灭火指挥部并担任总指挥,在了解了事故单位的生产性质、工艺流程、爆炸燃烧物质、周围环境、参战力量等情况后,针对现场实际,凭借对化工火灾的研究,我果断地提出了4条措施:警戒区内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进入现场施救的人员必须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厂方技术人员由消防人员配合,迅速对管道进行关阀断料,严防处置过程中发生连锁爆炸反应;现场消防部队调整部署,采取“积极控制,重点保护,逐片歼灭,强行堵漏,严防复燃”的灭火战术;扑灭后带来的大量污水,厂方必须设法控制流入江河而污染环境,环保部门必须实时跟踪监察。
   17时,前沿灭火指挥部下达了命令,对2个大面积燃烧的贮罐区进行分割处理。首先,我们集中优势兵力,打击2号车间火势,同时对1号车间罐体实施冷却控制。正当火势得到有效压制时,距燃烧车间仅一路之隔的氢气储罐区沟渠内突然窜出火焰,这一情况的出现,意味着另一次特大恶性爆炸将要发生,而万一发生爆炸事故,现场1km2范围内将被夷为平地。当时,即使下令立即撤退,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而马上处置也许还有一线生机。生死抉择一瞬间,我毅然下达了快速组织扑救氢气贮罐区沟渠内明火的命令。在强势攻击下,一次特大恶性爆炸事故被成功遏制住了,氢气储罐区的安全、一线官兵的人身安全得以确保。20点10分,火场余火被彻底扑灭。



灾后反思



   龙鑫公司“6·15”特大爆炸火灾事故,在处置中有效地避免了恶性发展,强行保护了重点,避免了厂毁人亡的惨剧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火灾损失,实现了灭火人员无伤亡、周围环境无污染的目的,其成功经验有以下5个方面。
   1.联动机制彰显威力
   爆炸火灾发生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公安部部长周永康、省委书记习近平等领导相继作出重要批示,并密切关注事故的处理工作。省公安消防总队、龙泉市委、市政府迅速启动了特大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及时调集了公安、消防、环保、安监、医疗等相关部门人员赶赴现场,各部门人员依据应急预案联动要求,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实施了外围警戒、人员疏散、污水拦截、环境监测、医疗救护、后勤保障等工作,为前沿灭火战斗和最后的成功处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战术措施成功有效
   各方力量到达现场后,针对现场情况和处置环境的复杂性、艰巨性,现场指挥部作出了“避免爆炸伤亡,防止环境污染,降低火灾损失”的战略决策,并采取了“积极控制、重点保护、逐片歼灭、强行堵漏、严防复燃”的战术措施,组织参战力量全面开展处置工作。处置过程中所有参战力量能始终围绕现场指挥部的战略意图,适时实施不同处置阶段的战术措施,特别是在现场及时设立的火场安全观察员发挥了积极作用。当现场发现燃烧车间内将有再次爆炸的危险,指挥部及时下达了撤退命令,有效避免了前沿阵地的人员伤亡;当发现氢气储罐区沟渠内窜出火焰时,又及时予以了强力处置;当厂区内污水处理池容纳不下大量的灭火水流时,又及时予以导流拦截,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火灾损失。
   3.参战人员英勇善战
   处置过程中,各级指挥员临危不乱,深入一线,坚持与参战人员并肩作战。尤其是火场前沿指挥部人员在人手少、任务重、现场环境复杂的情况下,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还是火场安全观察员。他们一方面深入火场侦察火情,及时发现并处置了氢气罐区的火势而避免了特大恶性爆炸惨剧的发生;另一方面,带领参战官兵排难除障,深入火场腹地、燃烧罐区,进行灭火和实施泄漏残液导流;紧急关头时还和战士一道手握泡沫枪打击火点。
   4.协同作战配合有序
   这次“6·15”特大爆炸火灾的成功处置,得益于消防部队开展的扎实有效的全员岗位大练兵活动。近年来,浙江省消防部队从总队领导到基层战士设置了24个不同岗位,着力开展了从业务学习到“六熟悉”、从单兵训练到集成训练、从预案制订到实地操作、从区域演练到跨区域实战演习,通过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和有机训练,消防官兵的综合素质和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联合作战、处置突发事件和打大仗、打恶战的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
   5.科技发挥见成效
   科技强警工作提升了消防部队的灭火能力。一是“红匣子”系统辅助作用强。这个由浙江省消防总队统一研究开发的“灭火救援辅助决策系统”,能够对有关危险化学品情况进行查询,对火场所需的灭火力量、泡沫灭火剂数量进行综合确认。二是火灾现场指挥通讯网络畅通。浙江省总队根据火灾现场需要,着手建立的现场通信网络,实现了跨区域作战的通讯保障。三是特种车辆装备显神威。丽水在我省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但地方政府舍得投入,于2005年购置了1台高喷消防车,这辆特种消防车能够居高临下,对扑救人员无法深入近战的高大厂房和高大化工装置火灾特别有效。



防御启示



   在扑救龙鑫公司“6·15”特大爆炸火灾事故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化工事故及潜在的化学工业布局不合理、各类规划未能统筹衔接等“先天性”事故隐患比较突出,而“后天性”的事故灾害风险还在继续发展,对经济建设、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笔者认为,按照化工灾害事故的特点和规律,围绕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安全监管薄弱环节,当务之急必须抓紧、抓好、抓实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
   1.从综合治理上着手
   针对存在的诸多历史问题,要尽快采取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式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掌握化工企业的不安全因素;对排查识别出来的事故隐患和确定的重大化学事故危险源,必须严格按照辨识标准,评估其发生事故的概率和发生事故后的损害程度,责成隐患单位强化危险源管理,实施限期整改。
   2.严把危害源头关
   为确保综合治理见成效,各地要重视落实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的各项转变工作。明确和落实安全防范的具体责任,严格把关审核和验收工作。在新建设项目的论证、规划、选址、扩建等审批和验收过程中,切实把住化学灾害事故的源头关。
   3. 改革机制体制
   为避免政出多门、职责不明、相互依赖、相互推诿、失控漏管的被动局面,建议国家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机制、体制建设,依据“政府主导、机制创新、综合防御、相互制约、促进发展”的总要求进行改革和完善。
   4.利用中介力量
   在“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单位负责、预防为先”的原则下,为弥补和完善政府在监督机制、管理体制上的某些缺陷,政府应将有关部门长期包揽但又难以监管到位的一些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事务性多的项目论证、监测评价、危害评估、技术咨询等服务型工作进行化解,并推向有特长、有能力、有许可的社会各类中介组织,腾出精力来强化政府在监督管理上的职能和作用。
   5.加强法制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加强危险化学品监管工作的法制建设。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整治重大事故隐患、落实防御措施、改革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配套公共安全设施、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提高风险意识、追究事故责任、营造安全环境等工作中,配套相关的法律、法规。
   6. 强化业务素质
   危险化学品的防灾、减灾工作,必须注入安全内容,广泛普及预防文化,强化防灾意识。尤其是对化工企业来说,必须根据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能特点,加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专业技术和操作能力,促进各项基础工作的落实,不断减少化工事故的发生率。
   7.打造专业队伍
   要在众多的抢险救援队伍中,进一步确立公安消防部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并分区域建立统一的专业性强、装备优良、资源共享、机动性强、反应快速、经验丰富的处置化工事故灾害的空勤抢险救援消防队,防御化工事故的发生,遏制特大灾害事故的形成,控制事故灾害的扩大。
   8.完善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紧急情况下指挥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各地、各单位在做好化工事故灾害预防的同时,平时还要针对化工事故灾害的突发性、多变性,发展快、意外多、要求高、任务急的特点,加强应急预案的制订和演练。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只有充分认识到化工事故灾害的严重危害性,高度重视基础安全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才能“止之于始萌,控之于未形,绝之于后患”。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4-5-14 10:34 , Processed in 0.025959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回顶部